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26篇
  免费   253篇
  国内免费   50篇
各国政治   76篇
工人农民   2374篇
世界政治   113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0篇
法律   3643篇
中国共产党   3799篇
中国政治   7060篇
政治理论   1647篇
综合类   2337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217篇
  2022年   232篇
  2021年   250篇
  2020年   250篇
  2019年   179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252篇
  2015年   602篇
  2014年   1662篇
  2013年   1537篇
  2012年   1661篇
  2011年   1861篇
  2010年   1850篇
  2009年   2115篇
  2008年   2589篇
  2007年   1645篇
  2006年   1484篇
  2005年   1084篇
  2004年   563篇
  2003年   489篇
  2002年   585篇
  2001年   403篇
  2000年   281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劳动对人的意义和价值具有手段和目的两重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全面揭示劳动的两重性及其相互关系的经典理论.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对马克思劳动范畴和劳动价值论一直是在经济学的范畴内进行解读的.马克思关于"劳动是生命的自由表现和生活的乐趣"的思想被悬置在劳动价值论的思想体系以外,这是当今社会工具理性盛行、人的发展严重滞后等"现代病"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根源.劳动的手段意义是永恒的,劳动的目的价值则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社会主义是使劳动的手段意义向其目的价值过渡的历史时期.因此,社会主义不仅要实现劳动者对劳动产品的占有,还要逐步实现对劳动本身的占有.  相似文献   
882.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韩庆祥从1992年开始关注"能力本位"和能力建设问题,着重对"能力本位"的内涵、能力建设的背景、能力建设的理念、能力建设的内容、能力建设的目标、能力建设的规律、能力建设的方式和能力建设的意义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他先后出版了《能力本位》、《能力改变命运》和《建构能力社会》等专著,发表了一系列探索和阐释"能力本位"和能力建设问题的文章。日前,韩庆祥教授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相似文献   
883.
劳动者参与治理: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基本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国有企业治理制度表现出来的劳动者权益缺损,根源于国有企业产权界定模糊,即以资本产 权逻辑排斥劳动力产权。应从“劳动努力”出发,通过劳动者参与治理来创新国有企业治理制度。  相似文献   
884.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不会永远存在,它将不可避免地走向消亡,但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正如马克思所言:"只有当实际日常生活的关系,在人们面前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极明白而合理的关系的时候,现实世界的宗教反映才会消失。只有当社会生活过程即物质生产过程的形态,作为自由结合的人的产物,处于人的有意识有计划的控制之下的时候,它才会把自己的神秘的纱幕揭掉。"  相似文献   
885.
我们党始终坚持"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观,并制定符合实践需要的劳动政策."四个尊重"就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和政策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重要发展.  相似文献   
886.
就业是民生之本。改革以来,中国在劳动就业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初步形成了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受人口增长的历史影响,中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将面临严峻的就业挑战。当前中国就业环境的变化特征是:劳动力供求矛盾突出,"强资本弱劳工"格局日趋明显;就业结构性矛盾严重,弱势劳工群体问题凸显;劳动力流动性增强,劳动关系的安全性下降;城镇失业率迅猛上升,社会保障亟待完善。劳动就业方面的这些变化特征要求今后工会工作应以中华全国总工会提出的"积极促进就业,稳定就业岗位,减少失业"为中心,在新的起点上,以新的思路、新的标准、新的要求实现新的突破,更好地维护职工的劳动权益。  相似文献   
887.
姚继冰 《理论探讨》2003,1(4):31-34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劳动概念一般是在"异化劳动"的意义上被解读.而实际上,劳动概念在<手稿>中是一个多重含义的复合体.青年马克思以古典国民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为思考的出发点,以劳动为其关注的核心概念,发现在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中由国民经济学的理论前提引发的劳动的悖论,并在试图解决这一悖论的思想进程中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与此同时,由于现实的历史的逻辑思路的介入,最终导致了<手稿>在深层的理论逻辑上呈现出多重逻辑交织并行的复杂局面,作为外在反映,劳动概念也呈现为多重含义的复合体.  相似文献   
888.
社会科学研究中,把经济、政治、文化分成三大"领域"分别探讨,以至对各领域再分成若干"专业",这是由近代西方国家形成并扩展于世界的"分门别类"、"只分不合"方法的表现.它虽有助于对各门类内部关系的细究,却不能对总体矛盾系统进行规定.与日益发展的社会生活相比,这种方法所得出的"科学"结论明显有局限和缺陷,不能对人类的总体发展予以指导.为此,从辩证法探讨经济、政治、文化的内在统一,就成为现代社会科学发展的方法论前提.  相似文献   
889.
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说过:"现在一切都在于实践,现在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历史关头: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列宁全集》第29卷第91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的当代中国  相似文献   
890.
一、妇女解放了吗?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在各个方面对妇女解放作了很大的努力,从立法上规定男女平等,给妇女同工同酬等,妇女已经享有和男子平等的地位.然而长久以来,人们都把妇女走出家庭,参加社会劳动作为妇女解放的重要标志,认为就业的妇女就是已经解放了的妇女,而在家中做家务的女性就是有待解放的妇女,是旧社会"男尊女卑"观念的受害者.其实,这是对"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的重大误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