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78篇
世界政治   29篇
法律   40篇
中国共产党   52篇
中国政治   69篇
政治理论   35篇
综合类   4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社会中间阶层培育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的小康社会就是共同富裕的历史过程,也就是社会中间阶层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间阶层利益实现机制的建立健全至关重要。为此,应当从供需机制即劳资均衡机制的建立、城乡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等方面入手,着眼于存量、增量、质量三个方面全力构建社会中间阶层的培育机制。  相似文献   
52.
毛泽东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合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毛泽东认为,阶级利益的一致性,是阶级合作的基础.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各民主阶级的共同利益是第一位的,他们的不同利益则是第二位的.他们应当为了这种共同利益而实行阶级合作.他们的不同利益应当服从于他们的共同利益.他们的不同要求和他们之间的阶级矛盾,不会也不应该使之发展到超过共同要求之上.为了他们的共同利益和共同任务,应当和可以实行一种调节各阶级相互关系的恰当的政策.在这种政策调节之下,他们可以共同完成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各项建设任务.因此,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调节阶级关系,实行阶级合作,是第一位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则是第二位的.在这种阶级关系中,即使是劳资两大阶级的关系,也应当是通过实行"劳资两利"的政策,建立"劳资合作"的新型阶级关系,以使劳资双方共同为发展工业生产而努力.毛泽东的这一重要思想,至今仍对于我们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3.
54.
劳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关键 什么是和谐社会?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中提出了6个方面的要求,即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衡量社会是否和谐的基本标志.  相似文献   
55.
56.
2005年以来,面对劳动关系调整带来的劳资冲突不断加剧的难题,江苏省镇江市总工会紧紧围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这一重点工作,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在江苏省率先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一、创新载体,创建活动定位“四个坚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镇江市  相似文献   
57.
劳资和谐是指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劳资双方以公平和法治为基础形成的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平等、合作和互利的和谐局面。劳资和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力量。促进劳资和谐并进而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公平正义为内在要求和关键环节,以法治为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58.
夏颐 《就业与保障》2009,(12):12-15
从2008年底珠三角的“民工慌”到如今的“民工荒”。是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经济逐渐回暖的一个信号,但更是长期积累下来的劳资矛盾等深层次问题的再次暴露。俗话说得好,水满则溢,弦紧易断。  相似文献   
59.
《中国工运》2007,(2):55-56
常凯在《中固党政干部论坛》2006年第12期撰文认为,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基础内容之一。而劳资矛盾和劳资冲突处理法制化。则是目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一项急迫的政治任务。在市场化的改革中。劳资矛盾和劳资冲突已经逐渐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的主要因紊。引发劳资冲突的直接原因。是劳动者的权益受到侵害又不能适时合理地解决:劳资力量对比极端不平衡.是劳资冲突发生的深层次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60.
"劳资两利"思想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中极具中国特色的内容.这一思想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从模糊到明晰的发展过程,呈现出动态性、差异性和超越性的理论特点,并在实践中得以彰显和发展.我们要以毛泽东"劳资两利"思想为指导,建构非公有制企业雇主与雇工间战略伙伴关系,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共产党和群团的组织制度,不断调整和完善非公有制企业劳资关系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