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36篇
中国政治   19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党课》2014,(3):125-126
苏斯洛夫是苏联政坛的传奇人物,从1947年成为苏共中央书记起,到1982年去世,历经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三朝,长期主管苏共的意识形态领域。然而,俄罗斯研究专家蓝英年教授批评此公:“如果在一个公平竞争的社会里,以他的水平和能力,充其量当个不受学生欢迎的中学老师。”  相似文献   
72.
图片新闻     
《小康》2014,(2):8-11
俄罗斯之梦 俄罗斯当地时间2014年2月7日,2014索契冬奥会开幕式拉开帷幕。俄罗斯(前苏联)时隔34年再次办奥运.西方和俄国内都有不少人,将之看做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一次“高调复出”。在一些西方媒体眼中,普京甚至比当年的勃列日涅夫更渴望奥运会成功,  相似文献   
73.
《传承》2013,(9):10-11
苏联共产党是列宁亲手缔造和直接领导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代表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然而列宁之后,由于苏共长期执政,大搞政绩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苏共领导干部丧失共产主义信仰,无视人民群众利益,大兴享乐主义与特权腐败之风,享  相似文献   
74.
2008年10月14日,位于中俄边界的半个黑瞎子岛回归中国,勾起了人们对40年前"珍宝岛事件"的回忆和兴趣。  相似文献   
75.
黄苇町 《当代贵州》2014,(31):65-65
正苏共垮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坍塌。从形式上看,苏共相当重视对党员进行马列主义教育。在斯大林执政时期,苏共就逐渐建立了一套相当系统的马列主义书本知识教育体系。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苏共又作出"不应吝惜钱财、时间和其他手段"的指示,大量出版马列主义和苏共当时的领导人的著作。苏共中央还增办、出版大量新的报刊去充实和占领宣传舆论阵地,提出宣传工作要"不留死角"。但由于这些出版  相似文献   
76.
刘吉同 《唯实》2012,(11):96
前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才能平平,他之所以能当上总书记,正得益于其平庸。1964年,苏联高层发动宫廷政变赶走了赫鲁晓夫后,"驱赫"的各派都不愿由一个政治强人来填补这个空缺,平衡的结果大家选中了勃列日涅夫。勃氏一生的爱好并不是什么理论和读书,而是名车、名酒、美食、打猎  相似文献   
77.
苏联的“官僚特权阶层”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关于勃列日涅夫时期“官僚特殊阶层”问题谈论的有很多 ,但还不见专门的论述。苏联“官僚特权阶层”的形成有其制度上的原因 ,它形成于斯大林时期 ,到勃列日涅夫时期发展到顶峰。勃列日涅夫以“稳定”当头 ,不思改革 ,带头奢靡腐化 ,致使这个掌握人民权力的阶层终于走向人民的反面。  相似文献   
78.
黄苇町 《当代贵州》2014,(16):65-65
正1964年10月,赫鲁晓夫被"宫廷政变"赶下台,勃列日涅夫开始了为期18年的执政。赫鲁晓夫虽然下台,改革的惯性仍然存在。在新组建的苏共中央的"三架马车"中,最富于改革精神的是总理柯西金,他的威信也明显高于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和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波德戈尔内。勃列曰涅夫还羽翼未丰,在继承、发展赫鲁晓夫时期的一些改革思路上也与柯西金达成了共识。在农业政策方面,进一步扩大农庄、农场自主权,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在工业政策方面,继续推行  相似文献   
79.
勃列日涅夫时期是苏联历史中较为稳定与繁荣的时期,但在这种表象之后,也隐含着暗流与危机.随着对苏联研究的逐步深入,勃列日涅夫时期在苏联解体中的影响也逐步被人们所重视.苏联在勃列日涅夫主政时期未能逃脱斯大林体制的影响,从而使苏联指导理论持续教条化,政治人物特权化,并由此造成了体制运作的最终僵化集权.本文拟从理论、人物、制度三个视角,对勃列日涅夫时期在苏联解体中所发挥的影响进行较为深入的考察,以期完整、系统的了解苏联解体历史,总结经验教训,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借鉴与现实指导,更好的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80.
正1964年4月17日是赫鲁晓夫的70岁寿辰。苏联党和政府为他举办了隆重的庆典,其规模和声势仅次于1949年庆祝斯大林的70岁寿辰。祝寿活动上,党中央主席团成员和中央书记来到赫鲁晓夫的寓所。勃列日涅夫宣读了由全体苏共领导人集体签名的贺信,向"最亲密的朋友和同志,表示特殊的敬意"。勃列日涅夫还代表党和政府,给赫鲁晓夫颁发了第四枚金星勋章,并亲吻了他三次,晚上还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