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3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60篇
中国共产党   54篇
中国政治   63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杨德群  欧福永 《求索》2013,(11):171-174,204
公序良俗即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的简称,是现代民法至高无上的基本原则。但由于公序良俗原则内涵的广泛性与不确定性以及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等原因,各国及相关地区对公序良俗原则的理解不尽相同。因此界定公序良俗原则是系统研究该原则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正是基于这些不同的理解,本文在对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的内涵及二者之间关系全面解析的基础之上,得出公序良俗原则的概念。  相似文献   
62.
庄河市桂云花多岭东村九如屯,位于大连市北部山区,这里远离喧嚣的都市,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得很好,不仅山清水秀,风光旖旎,而且民风淳厚,流传着很多充满人间真情的故事。年轻村民李玉香,丈夫去世后坚持带着孤身一人的婆婆改嫁,再婚5年来一直不离不弃,悉心照顾前婆婆的故事就是其中令人津津乐道的一个,在当地只要提起李玉香,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相似文献   
63.
我的母亲     
鲍红艳 《工友》2010,(10):56-56
母亲已过六十岁了,她是一个朴实善良、意志坚强的女人。她那浓浓的母爱渗透了我们生命的每一刻,伴随我们走过四季的风风雨雨。记得小时候,家里的条件不好,负担很重。爷爷奶奶,还有一个聋子叔叔都在我们家里住着。  相似文献   
64.
我国法治进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但最终可归结为一个核心问题即法律和道德问题:法律秩序的构建与形成实际上是社会成员道德秩序重构的过程。在一个缺乏道德信仰的社会里,无论如何都是无法建成法治社会的。因此,社会存在的各种法律问题可能只是表层现象,其背后的问题应当是道德问题,即道德自觉、道德修养与道德信仰。所以,在我国法治进程中,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法律和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65.
公序良俗原则包含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是现代民法的重要法律概念和基本法律原则.本文认为虽然公序良俗原则源远流长,但因其自身潜在的危险性,在当今社会的司法应用仍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66.
因为善良     
吴志彬 《法制博览》2008,(6):F0002-F0002
故事缘于一起平常的交通事故。那时我在企业居民小区搞物业管理,接到消息立刻第一时间直到现场。现场很恐怖,一辆四轮货车下面是一辆自行车和它的主人,静静地躺在一片鲜红的血光中。  相似文献   
67.
劳动在何种限度内构成美德?什么是真正的勤劳?这个问题曾在两百年前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现在又被新兴互联网行业再度提出,它要求我们重新反思劳动的根本意义与美德要求。从目的论美德伦理学角度看,一方面劳动可以视为幸福目的的构成部分,从而具有一定的内在价值,其核心是它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人的本质;另一方面劳动可以视为达致幸福目的的必要手段,从而具有一定的工具价值,其意义在于它所服务的目的。从人的本质需求和幸福目的角度看,勤劳的上限是个人身心全面发展所能承受的最高限度,下限是过体面生活所需的最低劳动。超过这个上限的劳动就是过劳,低于这个下限的劳动就是懒惰。被迫过劳因侵犯个体自由意志而具有显著的恶性;追逐个人幸福的自愿过劳误读了幸福概念;谋求他人幸福的自愿过劳则属于超义务范围。  相似文献   
68.
江天 《江淮法治》2011,(6):57-57
只是质朴无华的平铺直述,却让人的心弦一丝丝地颤动;只是简简单单的故事,却像烙印一样打在人的心尖;只是不厚的一本小书,读完再拿到手上却感到重量;只是一本儿童文学作品,被感动的却包括我们这些成年读者。日本作家灰谷健次郎的儿童小说《兔之眼》,写的是关于善良和温柔的故事,它像家兔的眼睛,那么无辜,那么平静,那么温暖,让读者的心灵一进入情节就被漂洗。  相似文献   
69.
根据不得损害他人的自然法原则,将致他人损害的行为原则上认定为违法行为,这种违法性判断标准过于宽松;根据法律未禁止即为许可的自由观念,将致他人损害的行为原则上认定为合法行为,这种违法性判断标准又过于严格。法律应当区分权利与权利以外的利益,对于侵害权利的行为,尤其是侵害绝对权的行为,损害即违法;而对于侵害权利以外的利益的行为,法律未禁止即为许可。二元的违法性判断标准能够平衡保障权益和保护自由这两大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70.
郑海旭 《法制与社会》2012,(34):110-111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司法的不断改革,具有浓厚的乡土性的传统留存的风俗无不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司法过程,就本质而言,其与司法制度互相排斥,风俗习惯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面临着很大障碍。再者,当下任何一方都无法针对风俗习惯的使用给出一个明确的标准,而司法过程中法官的品格与素质、依据的制度设计,是导致司法过程中的审判的质量和公正性失衡的重要影响因素。司法改革在司法制度的创新的同时也要改良一些司法风俗,摒弃司法恶俗。本文就善良风谷在司法中的适用加以阐述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