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60篇
中国政治   25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陆彩鸣 《群众》2009,(2):79-79
当年最早向中央反映安徽农村包产到户情况的郭崇毅,一生守着这样一条“底线”:坚持讲真话,决不说一句假话和违心的话。坚持实事求是.不讲假话、敢说真话,看似小事,实则不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特别是在关系个人荣辱得失.甚至是关乎个人安危和前途命运的情况下,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很需要胆识和勇气的。正因为如此,坚持实事求是,不讲假话、敢说真话的人尤为可贵,更令人敬佩。  相似文献   
32.
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我们找到了重庆市最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原长寿县葛兰区委书记徐明虎,并随徐明虎一起走访了当年葛兰公社八一大队十生产队,所见所闻使我们感受到,30年艰难曲折,令人永志难忘;30年巨大变化,令人兴奋不已;30年的基本经验,给我们留下不尽的思考……  相似文献   
33.
包产到户”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中国第二次革命的突破口。“包产到户”的实行,不仅推动了中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发展,而且推动了整个中国的改革进程。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实行“包产到户”是历史的进步,“包产到户”的实践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即改革和发展必须建立在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的基础上,必须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34.
第一,本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发源于城市。城市化后地价上涨,对土地的需求上涨。这种情况下,要素的相对价格发生重大变化,相应的法律、习俗、传统都要变化。过去中国的改革是农村包围城市,例如包产到户,粮食统购统销改革等。本轮土地改革则是从城市出来,要激活农村的资源,动因和财力来源在城市。  相似文献   
35.
走进“中国村民自治第一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寨村开启的村民自治,与包产到户、乡镇企业一起,被誉为中国农民的三大历史性创造在广西宜州市屏南乡合寨村果作屯,一棵百年大樟树  相似文献   
36.
邓子恢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任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他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最重要的贡献,是为解决三农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做出了探索。他是党内公认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专家,被誉为中国  相似文献   
37.
农村改革打头炮万里是山东东平人,"文化大革命"期间惨遭迫害。在邓小平同志恢复工作并主持中央工作期间,他受命于危难之时,出任铁道部长,协助邓小平同志抓铁路整顿。粉碎"四人帮"后,万里被派到  相似文献   
38.
《党政论坛》2008,(2):58-59
在北京城的西北部,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大街,过去叫白颐路,现在称中关村大街,这一带几乎是中国高科技产业的代名词,无数著名高新技术企业在此发展壮大. 中关村的崛起,同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包产到户如出一辙,是科技创业者自发推动的结果,是在政府管制的缝隙和漏洞中创建起来的.因此,从1980年中关村第一家公司创办起,社会上就充满了争议,有人把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称为"骗子一条街".如何让这些离经叛道者获得认可,建立起规范和秩序,是中关村走向坦途必不可少的一步.  相似文献   
39.
改革的逻辑是什么呢?从我1980年代参与改革研究到现往,所谓改革就是两个东西:一是民间基层自发的活动,碰到困难,碰到不适应的地方总要把它“拱”开。比如包产到户,最早并不是北京有谁写了一个文件就包产到户了,而是农民觉得以前那个办法不合适,吃“大锅饭”多劳不多得,  相似文献   
40.
温故:30年起点如何破冰在曲折和交锋中,"家庭联产承包制"成为中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其在30年间释放了巨大的生产能量,也在30年后的今天面临新的难题的困惑;而与此同时,在广大农村开展的基层选举和村民自治,则正在完善中逐步形成新的中国乡村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