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60篇
中国政治   25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杨瑞毛 《江淮》2011,(6):21
20世纪70年代末,安徽率先掀起农村改革大潮,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山南试点肥西开花1977年11月15日至21日,省委召开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制定并下发《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几个问题的决定(试行草案)》(简称"六条")。《六条》规定尊重生产队自主权;可以划分作业组,责任到人;保证社员口粮,发展多种经营,改善群众生活;退还自留地,允许社员经营家庭副业,开放农村集市。  相似文献   
72.
十日谈     
《当代贵州》2012,(20):7
勇气:构筑贵州精神高地的一块重要基石任何时代都不缺少创造的活力,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泉源。但是,缺少抉择和行动的勇气。回顾贵州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  相似文献   
73.
1952年8月4日,毛泽东批示同意刘少奇的建议:国家进入建设时期,由于工作繁重,需要增设机构,调各中央局书记来中央工作。邓小平、邓子恢均在被调之列。邓小平任政务院副总理,邓子恢则受命于农村工作,解决农业合作化问题。邓子恢以他的智慧和卓识,向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提出了许多富有前瞻性的构想。邓小平坚信邓子恢是可以当好农村“统帅”的。  相似文献   
74.
包产到户、乡镇企业和村民自治都是中国农民在农村改革过程中的伟大创造,对中国农村社会变革产生了巨犬的影响.总结农民创造的经验,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5.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民通过实践创造了适合生产力发展的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即"双包制",党和政府克服传统体制弊端,明确了农民进行体制创新的重大举措。本文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浅析农村实行"双包制"的发展历程,它是国家决策、农民选择、地方推动等因素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6.
何福来 《实践》2008,(6):11-11
1980年,我调到内蒙古党委从事农村党员教育工作,在20多年的工作中,我走遍了内蒙古的东西南北,跑遍了内蒙古的农村牧区,接触了农村牧区的大量基层干部和党员群众,采访了一大批农牧区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同时也了解了农牧区党员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现在回想起这段工作来,真有说不完的体会。80年代初期,正是农村实行包产到  相似文献   
77.
新一轮“土改”:难题和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产承包20年,为啥没过富裕坎?当年小岗村在实行包产到户之后一年,就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最后却用了20多年的时间,却一直徘徊在这个温饱的水平上,没有跨入到富裕的行列,  相似文献   
78.
亮棹 《创造》2008,(12):48-48
党内资深农村政策专家,他主导起草的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结束了长达30年的“包产到户”争论,从而掀起了30年改革史中最波澜壮阔、激动人心的农村改革。此后他连续五年领衔制定中央一号文件,最终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之父”。  相似文献   
79.
80.
1979年9月,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把两个“不许”(不许分田单干,不许包产到户)改为一个“不许”、一个“不要”,即“不许分田单干。除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外,也不要包产到户”。开了一道小小的门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