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2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2篇
外交国际关系   77篇
法律   35篇
中国共产党   40篇
中国政治   56篇
政治理论   18篇
综合类   30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在新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北极以其独特的战略位置、储量惊人的能源资源、潜力无限的航运贸易和影响广泛的环境气候,在全球格局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为了更好地掌握北极地区的安全态势、发展水平、合作空间以及其他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在北极的存在与相关活动,本文提出应针对北极圈、环北极、近北极、外北极等不同层次的分析对象,从北极圈内部变化、自内向外的影响、外部动向以及由外而内的影响等四个视角,构建一个较为系统的北极跟踪监测与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92.
加拿大一架波音737客机在北极坠毁 8月20日,加拿大一架波音737客机在位于北极地区的雷索卢特湾附近坠毁,造成机上12人死亡,3人受伤。  相似文献   
93.
北极变暖在给北极地区及其居民带来新的发展机会的同时,又造成许多新的和未知的挑战,并引起国际政治的深刻变化,发展出新的和复杂的国际关系。北极国家纷纷出台新北极政策,其政策取向的共同出发点是资源利益、环境利益、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其中美国和俄罗斯等国还包含深远的安全利益的考虑。各国在加强竞争的同时,还提出了进行"国际治理"的主张,但范围通常局限于北极国家内,显示其国际合作的有限性和排他性。对此,中国应该尽快开展在北极地区的国家利益评估,加大对北极地区科学研究和调查的力度,加强同北极国家以及北极理事会等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谋取并扩大在北极事务中的参与权。  相似文献   
94.
北极争端及其解决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北极争端的四种主要类型及三种可能的争端解决模式。通过对“五国宣言”分析,可以看出各国目前更倾向于选择在现有国际法框架下,尤其是依据国际海洋法解决争端.  相似文献   
95.
当下全球变暖已成为一个公认事实,而南、北极地区正是这种变化的敏感区域,也是全球最大的制冷驱动器。认识极地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及对中国的影响,有助于对中国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96.
厉无畏 《团结》2010,(1):20-22
全球低碳时代与我国的经济转型 1.全球气候问题引发低碳经济新时代。 据报道,如果不采取措施,地球本世纪气温可能上升7摄氏度.这个结果一方面会使得海平面可能上升3米以上,其中海水膨胀为0.5米左右,其余为南北极部分冰原消融带来(仅北极全部冰原消融,可使海平面上升7米),足以将马尔代夫等海岛国家葬入海底。  相似文献   
97.
目前,北极正在成为世界新的热点地区。5月15日,北极理事会在瑞典召开的第八次部长级会议上,批准中国等五个国家成为该组织正式观察员国,标志着中国将以"合法身份"在北极事务中拥有更大发言权,并扮演更重要角色。作为一个非北极国家,中国在北极到底有什么利益?环境气候价值。由于全球  相似文献   
98.
艾维 《政府法制》2013,(35):20-20
加拿大哈得逊湾西岸以及北部城镇丘吉尔港是北极熊迁徙必经之路,但由于当地“熊比人多”,小镇担心北极熊可能攻击人类,于是在当地设立了全球唯一的“北极熊监狱”。  相似文献   
99.
《党课》2010,(2):14-15
全球气候变化,南北极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现象增多,这些似乎离我们的生活总还有一点距离。但专家提醒,全球气候变化已在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要遏制这一趋势,每个人都应选择“低碳生活”。何谓“低碳生活”呢?  相似文献   
100.
樊振 《前进论坛》2009,(11):52-52
初到柏林的邓演达,“头痛及睡不着的神经衰弱,几个月来重新发作,所以暂时仍在离柏林数百里的地方养病”。1928年初,邓“在德国养病养了一个多月,现在不但未好,还要坏些,真是可恼!未有什么病,就是睡不着,这病得来很久不是一时能治好的。”7月14日,邓演达在给夫人信中谈到,受到夫人的教训正在自责。为了休养身体,邓演达利用暑假机会,于7月17日由汉堡踏上了德国邮轮公司的“芒杰”号轮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