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3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2篇
各国政治   53篇
工人农民   53篇
世界政治   15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7篇
法律   447篇
中国共产党   2379篇
中国政治   2692篇
政治理论   654篇
综合类   1021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581篇
  2022年   712篇
  2021年   673篇
  2020年   665篇
  2019年   261篇
  2018年   139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156篇
  2015年   218篇
  2014年   607篇
  2013年   568篇
  2012年   437篇
  2011年   396篇
  2010年   364篇
  2009年   363篇
  2008年   313篇
  2007年   275篇
  2006年   234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农村青年》2014,(8):48-48
老王所有的装备都装在肩上的小木箱里,整天背着走村串户。他左脚有点跛,走起路摇来摆去,做农活虽然不是好把式,但却是十里八村有名的理发师。  相似文献   
92.
2009年6月23日,万众瞩目的央视《梦想剧场》舞台上,一个叫金世林的乡村歌手在成功演唱一曲《相信自己》后,面对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激动得泪流满面:“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有个梦想,就是作为乡村歌手,有朝一日能够站在央视的舞台上,通过央视向我的养母道声谢谢!  相似文献   
93.
爱荷新说     
优雅 《时代风采》2010,(11):24-24
在读周敦颐的《爱莲说》之前,就很喜欢荷了。这里不叫莲,而叫荷,那是家乡对莲的称谓。喜欢荷,纯粹是一种生于斯长于斯的乡村情结。  相似文献   
94.
本文从土地制度着手 ,从人地关系、农民与集体的关系、乡村社会的权力权威格局、国家与乡村社会的关系等方面 ,分析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演变与乡村社会政治发展之间关系 ,认为土地制度对乡村社会政治发展的影响时有起伏 ,但从整个历史过程来看 ,它对乡村社会政治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95.
《学理论》2021,(11)
抗战时期日伪在沦陷区肆意奴化我同胞,不断向民众美化其侵略面貌,久而久之使一般民众认不清日寇真正的面目,迷失了方向。为揭露日寇的罪行,同时让沦陷区民众坚定抗战必胜的信念,《新华日报(华北版)》应时而生。当然,在敌后宣传的过程中该版也呈现了自己应有的特点,如,注意揭露日寇的凶残、宣传根据地建设成绩等。虽然《新华日报(华北版)》存在的历史不长,但是其在启迪沦陷区民众和动员他们参加抗日等方面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6.
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载体,虽然当前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标准化建设无法满足乡村地域化、差异化的文化需求,但通过对四川省巴中市某乡村的田野调查发现:政策压力下基层行政主体与村民主体可在互惠过程中进行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生产,最终,标准化公共文化空间与差异化公共文化空间在主体互惠中实现平衡.基于政治机会结构理论,结合个案研究方法深入分析,从制度机会与文化机会两个方面探究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生产逻辑.其中,制度机会是压力型体制下政策执行过程的动态平衡机制,而文化机会是乡村地方文化中的平衡机制;制度机会被村民主体感知利用,文化机会促使基层行政主体与村民主体以"目的—路径—策略"的行为逻辑进行工具性互惠,进而推动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生产.  相似文献   
97.
社会矛盾化解是推动乡村全面深化改革、和谐社会建设与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课题;全面深化改革为乡村社会矛盾化解提供了契机、动力,并提出诸多新要求。当前,乡村社会矛盾化解取得很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不足,与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影响了化解效能的提升。因此,应形成适应全面深化改革要求的乡村社会矛盾的整合型治理机制,从而到达有效预防、调控、化解与治理乡村社会各类矛盾与纠纷,以此大力提升乡村社会矛盾化解的效能。  相似文献   
98.
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以及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破解乡村治理的难题尤为必要。切实推动乡村治理的一个重要的视角是分析地方政府的行为逻辑。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有着不同的偏好,在资源稀缺和减少控制成本的情况下,根据现有的权力结构,形成了激励和约束机制,决定了地方政府的行为选择。偏好偏差、激励不相容、重要约束主体不在场等现实导致地方政府在乡村治理中存在缺位、错位和越位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重塑地方政府偏好、优化资源配置和权力结构、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重构地方政府行为逻辑。  相似文献   
99.
《学理论》2017,(2)
我国基层社会有着乡贤治村的传统,时代需要赋予乡贤文化新的内涵和要求。新乡贤文化来源于传统又与传统相区别,历史任务也不同。目前学者们大多讨论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本文侧重分析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并试图对如何破解这些潜在问题提出可能的对策和建议。无论是积极倡导还是未雨绸缪,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农村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0.
《学理论》2017,(10)
乡风文明是乡村社会风俗习惯、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的集中体现,与城市文明相比,乡风文明在人际交往、教育理念、思想观念、治理模式、传统保留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一方面对乡村治理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乡村社会的和谐与发展,但另一方面,在社会的变迁中,乡风文明越来越表现出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方面,社会的乱象、思想的保守、教育的落后等等,对乡村治理产生了消极影响,不利于乡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