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70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0篇
各国政治   81篇
工人农民   522篇
世界政治   33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7篇
法律   553篇
中国共产党   852篇
中国政治   2029篇
政治理论   598篇
综合类   150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72篇
  2020年   177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146篇
  2016年   241篇
  2015年   370篇
  2014年   907篇
  2013年   727篇
  2012年   467篇
  2011年   609篇
  2010年   516篇
  2009年   447篇
  2008年   462篇
  2007年   333篇
  2006年   207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国家、政党与社会的三维权力结构相互作用决定了民主的选择,民主的本质作用又内在地要求采用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的方式.当下,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高党的执政功能和促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02.
民主既是一个备受关注也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但是,其本质归根结底是要解决"人"和"事"这两大问题。出于对民主的不同认知,衍生出不同的民主形态。基于此,检视现代民主形态的主要类型成为分析现代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从主体维度看,可以分为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从内容维度看,可以分为政策民主与选举民主;从功能维度看,可以分为协商民主与票决民主。现代国家的政治实践表明,任何一个国家的民主政治发展都不可能过于依赖某一种形态而天然地排斥另一种形态。对于中国而言,形成协商与票决相结合的复合型民主是其战略选择。这不仅源于对单一民主形态之不足的有效克服,还是由中国的权力结构及民主使命等中国语境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3.
《公民导刊》2012,(1):246-247
自2007年以来,荣昌县法院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积极探索和实践和谐司法战略。五年间,法院队伍素质显著提升,和谐司法战略稳步推进,司法保障能力明显增强,成功跻身全市优秀法院,并向全国优秀法院的目标迈进。班子队伍:在传承中发展围绕"公正司法、司法为民"宗旨,加强干警队伍建设,五年来干警增加不足20人,案件却由2500件左右增长至7000余件,工作任务翻了两  相似文献   
104.
协商建国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重大事件,少数民族作为中华民族的平等成员同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一道参与新的政协会议。协商建国中少数民族代表主要通过协商推荐的方式产生,少数民族在协商建国中充分体现了参与主体的平等性、参与形式的多样性、参与内容的广泛性等特点,为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5.
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的主要渠道和基本形式,是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主要体现。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发挥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作用"。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现实价值。但是,人民政协在实践运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人民政协探索新路径,提升协商民主的作用和实效,协调四家班子之间的关系,完善协商民主工作机制,加强政协委员队伍能力建设,以进一步提高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6.
协商民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着较高的契合性,从农村基层的协商民主和乡村治理角度来考察,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目前,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存在立法不到位、运行机制不健全、村民代表和人大代表与民意代表关系冲突等问题,应进一步通过完善立法、健全机制、构建人大代表与民意代表和谐协商的新机制等途径实现基层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107.
对政协协商的主体和客体问题的研究是人民政协理论的基础性研究.政协协商是中国共产党在人民政协同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的协商.人民政协不是协商主体,只是协商的组织机构和平台.政协协商的主体包括两方,一方是中国共产党各级委员会和各级人大、政府、司法机关;一方是参加人民政协的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政协协商的客体,即政协协商内容的总和.相关文件对政协协商的客体规定较抽象,缺乏可操作性,应在及时总结各地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拓宽政协协商的内容和范围,探索制定政协协商事项的具体清单.明确政协协商的主体和客体,对完善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体系和推进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8.
“这个提案提得好,可以大力推进我们的工作!”在近期举行的新乡市政协重点提案遴选协商座谈会上,市教育局负责人对委员提案《关于促进全市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的建议》高度赞许. 新乡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闭幕后,市政协对立案的515件提案逐件审阅,筛选出部分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等重大问题的提案,作为备选重点.之后,分别召开3次由市直各单位,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市政协各专委会及各新闻媒体参加的重点提案遴选协商座谈会,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初步选定了重点提案目录.经市政协主席会议研究,确定将《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打造新乡转型升级新动力》等10件提案,作为2016年度市政协重点提案.  相似文献   
109.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社会协商理论研究涌现出了大量研究成果,在研究方法、研究视角和作者属性方面展现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在研究内容方面,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社会协商进行了"界面"与"语境"两个视角下的概念探讨,厘清了社会协商的内涵外延;分析了我国社会协商的内生性特质,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掌握社会协商领域学术话语权的实现路径;阐明了社会协商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间的互相带动作用,并立足于实际论证了社会协商的实践困境与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0.
桑登平 《唯实》2013,(12):87-90
<正>一、走向前台的"一中框架""一中框架"是在"九二共识"和"一中原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论述,最具深刻时代背景和代表性的是2008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锦涛在其"12.31"重要讲话里开始提及,后来被广泛应用在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台讲话文稿以及对台政策的文本之中。1."一中框架"新论述的产生与发展2012年7月,在哈尔滨举行的第八届国共论坛上,大陆再次提出了颇具包容性的"一中框架"概念,认为"两岸虽然尚未统一,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没有分裂,‘一中框架’的核心是大陆与台湾同属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