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26篇
世界政治   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篇
法律   195篇
中国共产党   1143篇
中国政治   1515篇
政治理论   254篇
综合类   41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231篇
  2012年   321篇
  2011年   276篇
  2010年   348篇
  2009年   310篇
  2008年   337篇
  2007年   331篇
  2006年   388篇
  2005年   326篇
  2004年   188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推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要处理好五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缠荣 《前进》2005,(7):50-51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从县域经济抓起,而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必须结合本地实际,创新发展理念,精心整合各种资源,正确处理以下五个关系。一是工业与农业的关系。无农不稳,无工不富,这道理已被大家广泛认同。这是发展县域经济的两个方面。现在有的地方把两者割裂开来,只强调和重视了无工不富,而忽视和放松了无农不稳,因此出现了工业大县、农业小县的畸形发展。一些产煤、炼焦、炼铁大县,工业装备很好,但农业基础设  相似文献   
92.
对于“十一五”期间整个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战略框架,我想简要地归纳为以下四点。第一,围绕人本和协调发展中国体系改革。第二,围绕职能转换,推进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第三,围绕产权制度推进微观关键领域的改革。第四,围绕参与和应对经济全球化来推进涉外体制的改革。下面我依据以上这四条作一个比较扼要的分析。首先谈第一个问题,就是围绕着“人本”和“协调”来推进发展体系方面的改革。大家知道,上一个世纪90年代所涉及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模式并没有或者说尚没有把谋求人的全面发展以及整个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问题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来…  相似文献   
93.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部分,加快其发展和改革步伐,切实发挥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是上海、广州、东莞、温州、苏州等先进发达地区的重要经验之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走新型工业化  相似文献   
94.
黎远军 《当代广西》2005,(23):24-25
梧州,是广西的老工业城市,历经沧桑。近几年来,梧州按照自治区党委“加快工业发展,重塑桂东门户新形象”的要求,狠抓招商引资,重振梧州工业。目前,该市已初步形成林产林化、轻工、食品、制药、造船、机械、化工、建材、电力、纺织、人工宝石等行业;拥有梧州中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索芙特股份有限公司两家上市公司。截至2004年底,该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200家;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2.2亿元,同比增长36.5%;实现工业增加值15.34亿元,同比增长30.8%;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7500万元,同比增长130%;利税总额2.8亿元,同比增长27%。全市工业完成投资12.2亿元,同比增长104%。  相似文献   
95.
本文就如何实现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了阐述。1.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时代特征和战略构想;2.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3.推动以区域经济为主体的文化经济建设;4.贵州省与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经济合作潜力巨大;5.贵州应积极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困协调发展;加强总体规划和完善政策、开展境外资源开发和利用、推动境外加工贸易发展、大力发展对外承包劳务合作、积极利用国外科技资源及人才培养等。  相似文献   
96.
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是什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荣荣 《民主》2005,(3):9-11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此后不久,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在阐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问题时,又明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那么,为什么在提出科学发展观之后又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有什么内在的联系?搞清楚这些问题,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成立半个多世纪的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98.
论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人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人的发展的正确指导理论。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不仅是一种崇高的价值理想,同时又是一种现实的社会运动,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仅以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为前提和基础,同时人自身的发展要讲究发展的科学性,也就是说,人的发展也必须坚持自觉、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以高度的智慧,非凡的战略眼光和勇气,根据中国国情和国际环境的动态变化,创造性地制定了中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使中国人民迅速脱贫致富,使社会经济加速发展。邓小平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一、邓小平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观的提出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审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国际形势,认真总结历史经验,重新提出了新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即以东部地区作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通过东部沿海地区的带头作用,带动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从而…  相似文献   
100.
李连仲 《政策》2005,(11):13-1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是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我们在新世纪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指明了方向,是我们实现新世纪宏伟目标的纲领性文献。 (一)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重要升华,是党和政府执政理念的一次飞跃,是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指导思想,是我们应对更加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各种新挑战的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