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4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35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25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2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文章从原始宗教的消亡和社会的分裂,以及人的异化,阐述了现代宗教意识产生的原因与基础,对现代宗教意识的本质进行了深入剖析,从而概括出现代宗教意识为“分裂中的单纯”。  相似文献   
42.
13世纪伟大的神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在早期的著作<存在者与本质>一书中就清楚地表明了他的形而上学哲学思想.对"本质"等形而上学概念的分析构成了他神哲学思想的基础.本文正是通过对<存在者与本质>一书中"本质"概念的分析和梳理,让大家明了托马斯·阿奎那的形而上学思想.  相似文献   
43.
2013年1月1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将作品提供行为与网络服务提供行为的二分法作为构建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责任体系的基础,但没有界定网络用户与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作品提供行为。许可行为统领网络作品提供行为,取得许可是网络服务提供者作品提供行为的法律起点和本质法律特征,是责任体系的分界点。其法律标准是"取得授权的合法性"。以授权为核心,正确适用法律既需要把握许可行为与提供行为、提供行为中的技术服务的关系,还需要以网络技术特征界定各种单纯网络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44.
韩洚卿 《法医学杂志》1994,10(4):186-186
单纯软组织挫伤并发慢性骨髓炎2例报告韩泽卿(唐山市人民检察院;唐山063000)在法医鉴定工作中,单纯软组织挫伤并发慢性骨髓炎的案例较少见.作者在鉴定工作中遇到2例,现予报告。1案例案例1男,8岁,学生。1992年2月28日因打闹被同学用凳子砸伤左小...  相似文献   
45.
中国历来重视通过打击来解决社会治安问题。但是,事实证明,单纯打击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治安问题。减少社区违法犯罪必须依靠群众借助民力,共同参与社区治安管理,而社区警务正是借助民力做好治安管理的有效途径。社区警务必须具备防控、信息及服务这三大功能,才能完成社区警务的根本任务,切实解决社会治安问题。  相似文献   
46.
党的优良传统,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原则,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必须发扬党的一系列优良传统。必须发扬高度重视政治建设的优良传统。我们党历来有高度重视政治建设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告诫全党:"我们队伍中的唯武器论,单纯军事观点,官僚主义、脱离群众的作风,个人主义思想,等等,都是资产阶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7.
庸官所畏惧的不是单纯的大学生暗访员,而是暗访员背后的纪委书记。这些官员在暗访压力下所服务的不是公众,而是权力  相似文献   
48.
张磊 《法制与社会》2011,(11):287-288
随着互联网的运用,新的技术手段的应用,赌博活动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呈现了新的特点,赌博手段呈现出多样化、隐蔽化等特征,我国现行的刑法对赌博罪的规定过于简单,不能适应实践中赌博活动的复杂情况,增强赌博犯罪的打击力度有各种解决渠道,本文试着借助域外赌博刑法特别是香港刑法的成功经验,从修改赌博立法的角度,解决我国司法实践中遇到的困境。  相似文献   
49.
单纯昏醉状态下的危害行为与原因自由行为是同属于“自招精神障碍下的危害行为”之下的两个不同范畴.单纯昏醉状态下的危害行为在本质上与原因自由行为相互排斥,不可混淆.将两者混为一谈的理论误区,助长了悖离责任主义的实践操作.同时,该行为具有公共危险且在现实中已大量存在,因此有必要借鉴域外经验即德国刑法所规定的“自醉行为构成要件”,在立法时增设“完全昏醉罪”这一犯罪类型.  相似文献   
50.
各国票据法都有交付转让票据的制度,我国票据交易实践中交付转让票据的情形并不鲜见,但我国现行法律没有相关规定。该行为效力如何,审判实践中未形成一致认识,法学界也是见仁见智。我国票据制度实际上未赋予该行为效力。法院的判决不能趋附票据交易习惯,票据规则为技术规范,逻辑严密,丝丝入扣,牵一发而动全局。赋予票据交付转让效力必须修改相关条款,建立相关制度。否则,顾此失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