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58篇
  免费   222篇
  国内免费   112篇
各国政治   480篇
工人农民   196篇
世界政治   86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06篇
法律   4320篇
中国共产党   5513篇
中国政治   7672篇
政治理论   2294篇
综合类   4750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338篇
  2022年   466篇
  2021年   506篇
  2020年   601篇
  2019年   348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229篇
  2016年   374篇
  2015年   703篇
  2014年   1872篇
  2013年   2121篇
  2012年   2387篇
  2011年   2452篇
  2010年   2062篇
  2009年   2205篇
  2008年   2268篇
  2007年   1663篇
  2006年   1553篇
  2005年   1281篇
  2004年   806篇
  2003年   687篇
  2002年   758篇
  2001年   596篇
  2000年   386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21.
宋才发 《学习论坛》2008,24(6):69-73
国家应进一步加大对基本农田和耕地保护的力度.占补平衡是法律确定的一项耕地保护的基本制度,易地补充耕地要严格依据土地利用规划进行,土地整理是确保耕地数量与质量的基本前提,土地整理科学有序是实现生态系统平衡的关键举措,国家土地督察是耕地生产能力实现占补平衡的根本保障.我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办法>对规范耕地占补平衡考核作了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822.
科学发展观是统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指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国祥 《探索》2008,1(2):8-12
科学发展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指南: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指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途径和核心任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本质和核心价值观;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规律;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正确回答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思路.为在实践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现,必须正确处理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以人为本"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23.
进入大学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转折,大学新生在适应这一转变过程中会在学习适应、人际适应、生活自理适应、环境的总体认同、心理适应等方面产生诸多困难和问题。对此,大学新生必须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尽快缩短由中学到大学的不适应;而大学教育工作者更应坚持全面系统和重点性相结合的原则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帮助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824.
信仰作为人类最基本最深刻的精神活动和精神现象,对人类自身精神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对社会的运行及个人生活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和难以估量的价值.现实的信仰活动以主观与客观两种形态存在着.信仰一般具有三种特性:形而上学性、超越性、神圣性.  相似文献   
825.
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各个国家特别是工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共同的课题要求各国工会共谋对策,趋利弊害,以促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在此过程中,加强工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至关重要.各国工会运动的发展道路共性与特色并存,只有求同存异,才能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826.
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东南亚各国经济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展望2008年,虽然有一些困难和不稳定因素,但是,总的而言,仍然是一个好年头.美国经济衰退给世界经济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也给东南亚经济蒙上一层阴影.然而,时过境迁,美国经济虽然是影响东南亚经济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已经不是唯一的因素,美国一打喷嚏,东南亚就感冒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东南亚政治在2008年基本能够保持稳定,马来西亚顺利举行大选;泰国前总理他信回国,新总理沙玛一再强调是他信的代言人,新政府执行了一条没有他信的他信政策.东盟通过了<东盟宪章>,它标志着这个地区性国际组织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东盟与各个大国的关系也比较顺利,日本在东南亚又有一些新的动作,福田首相继承其父亲老福田的路线,加强了东南亚外交.  相似文献   
827.
越来越多的女性走上领导岗位,源于党与政府的重视,经济发展的推动,思想文化的启迪,但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女性自我观念的转变.在构建和谐社会条件下,女性领导者能更加充分展示自身特有的形象魅力、性格魅力、情感魅力,并在这些魅力基础上融合形成女性特有的领导魅力.这在某些方面,造就了男性不可比拟的领导优势.  相似文献   
828.
90年代以来,公民社会的兴起在使我国原有的中央集权式的管理模式失效的情况下,也促使了政府开始转变职能,并且公民社会的兴起也为作为公民社会主体的民间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土壤。民间组织作为处于政府和社会、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中介组织,在我国是“在经历了‘总体性社会’国家与社会高度合一的状态之后,随着政府职能转型而逐渐从国家领域分出来的有限的、局部的和具有一定依附性的社会空间”,  相似文献   
829.
哈斯  王俊荣 《实践》2008,(7):24-24
新左旗不断创新思路、方式和机制,逐步提高了少数民族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推动了新左旗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创新思路,树立新型资源理念。这几年,新左旗着眼于长远建设与发展,从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改善人才队伍结构、培养高素质的少数民族人才入手,切实抓好党政、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建设,造就了一支能够适应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创新方式,营造良好民族人才环境。在少数民族人才联系上,制定了《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与各界少数民族知名人士联系制度》,突破地域、民族和语言  相似文献   
830.
公民社会是表达社会各阶层意见的载体,是国家了解民意的重要途径,是不可忽略的社会和经济力量。它既是民主政治生长的社会基础,又是民主政治成长后维系成熟的民主政治制度果实的社会肌体。和谐治理是政府依法行政与公民依法自治的有机统一,政府要倡导公平的原则,培育公民社会组织来分担政府转变职能后转移的职能。和谐社会最终体现在政府和公民和谐的基础上。政府与公民社会组织的良性互动是形成新型和谐治理模式的重要标志。构建政府与公民社会组织的合作互动机制,既是推进政府改革的逻辑起点,又是实施政府改革的内在动因。因此,本文提出加快政府体制改革和构建政府与公民社会合作互动机制是当前完善民主法制建设与和谐治理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