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25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58篇
中国共产党   573篇
中国政治   413篇
政治理论   298篇
综合类   21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82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呼唤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展现思想魅力和发挥指导作用创造了广阔舞台。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822.
恢复性司法与青少年心理恢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恢复性司法是在司法中促进当事人双方的调解,寻求当事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重新整合。恢复性司法的基本原理,包括恢复性司法的理论假设、关注的焦点、目标和根基。恢复性司法对英国青少年的实践发展较快。在对青少年的恢复性司法中,心理学的作用具体表现为排除不适合参与调解者、促进恢复性司法中调解的效果和心理学家作为恢复性司法中调解的协调人。  相似文献   
823.
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 ,标志着历史科学的真正确立。它虽然把人的自由和解放当作历史发展的理想 ,但是 ,却远远超出了康德等人对社会历史的理解 ,因为它所提出的共产主义不仅仅是一个空洞的理想 ,一种应当 ,而是基于一定的历史规律的现实的历史目标。历史唯物主义不仅使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而且是对康德式的历史目的论思维方式的真正扬弃。  相似文献   
82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阐述并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什  相似文献   
825.
要想透彻的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真实意义,就必须理解作为理论基础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真实含义。从这个意义上讲,从科学社会主义的两个理论基础出发透彻的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之所在就成为当前科学社会主义基础理论研究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826.
陈泓 《求贤》2008,(2):47-47
“十个结合”就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1.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2.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3.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4.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5.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6.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7.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8.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9.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27.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实践不断结合的过程。回顾和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对于我们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28.
杨兴林 《新视野》2007,2(3):7-9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围绕这一命题,学术界作了许多解读,但从本质上说,以人为本是一个历史唯物主义命题,它的理论基点在于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理论核心在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突出特点是承认社会矛盾而又要求不断地解决社会矛盾。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正确把握以人为本命题的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29.
《党课》2006,(5):23-24
1.《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1986年9月26日,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决议》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阐明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基本指导方针,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决议》还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决议》提出,要树立和发扬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其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要使“五爱”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830.
“三个代表”是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的新发展@陈景枝$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科研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