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28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58篇
中国共产党   577篇
中国政治   415篇
政治理论   298篇
综合类   21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31.
本文拟将从亚里士多德和罗尔斯为新的切入点,试图通过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来加以匡正和解决,从我们的现实生活入手,探索我国当前可行的公平伦理范式。  相似文献   
832.
中国是一个地道的农业和农民大国,近13亿人口中有9亿多居住在农村。如何看待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同革命、建设、改革的一个基本问题,始终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兴衰成败密切相关。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十分重视农民问题,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同具体实际相结合,先后都是以农民问题为突破口,找到了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更是关注农民问题,有63处特别提到"农民"。可见,农民问题的极端重要性。为此,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考察中国农民问题,这对于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特别是推进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无疑具有十分重大意义。中国根本问题是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83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满着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运用和发展。“三个代表”创造性地运用对了立统一规律;永恒发展的思想;普遍联系的思想;群众史观的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在党建理论上的创造性运用,也是面向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哲学。  相似文献   
834.
进入新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正向着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现代化的一些主要成果,如工业化、城市化、经济增长、公民素质提高、社会动员等,往往加重了政治体系的负荷,从而促进政治发展.公民广泛的政治参与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即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然而,随着政治发展研究的深入,政治发展与政治现代化在当代政治学中有了区分,正如亨廷顿指出的那样,两者在发展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诉求是不同的.政治发展注重于"政治组织和程序的制度化",而政治现代化则注重于"政治参与的扩大即民主化".当然,政治发展最终是以民主为目标,但在改革的实际过程中更多地是注重制度建构的强化.我国学者王沪宁认为"政治发展意味着建立适应一个特殊社会的历史-社会-文化要求变化的稳定的政治体系."(王沪宁:《比较政治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237页.)保持政治稳定,不仅是政治体系自身存在和运作的需要,而且在多数情况下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前提条件.小平同志曾提出稳定压倒一切,但同时认为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应辩证地理解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835.
高维俭 《人民检察》2023,(22):12-16
作为工读教育制度和收容教养制度的立法换代,专门教育制度的基本原理亟待系统深入探究。作为保护处分措施的专门教育,是一种针对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的专门机构性、非处罚性的特别处遇措施,是少年不良行为分级处遇制度体系的关键一环和敏感地带,其法律属性应明确为一种特殊的国家监护制度。专门教育制度亟待完善,可从宏观层面调整基本理念及明确制度属性,从中观层面补足制度缺陷及优化制度安排,从微观层面完善制度细节及增益实践操作。  相似文献   
836.
相较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错误地理解生产关系、过分注重消费异化乃至将注意力转移至科技、文化等上层建筑过程形成的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偏离,有机马克思主义在引入系统科学、生态科学的同时,以具有"多元中心主义"形象的"有机体"本体论、万事万物皆有"内在价值"的价值论、"辩证否定"变成"辩证肯定"的方法论、"过程哲学"补充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的分析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做出了大相径庭的修正。而坚定地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对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改造行为做出合理定位,厘清其正确与失误之处,对于推进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进行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37.
习近平在一系列关于党史工作指导会议上强调,党史研究是党史工作的中心,是党史工作的重点。党史研究要有清晰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具备党史姓党的政治觉悟;要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分清主流和支流,历史一脉相承,不可割裂;要秉承实事求是的治史态度,坚持脚踏实地的优良作风。这些论述,不仅蕴含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而且批判了历史虚无主义,这对于开展党史研究,具有深刻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838.
邓凌 《理论导刊》2021,(8):101-10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延续。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了黑格尔对“社会契约论”特别是其中相对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批判,同时也批判了黑格尔赖以超克“社会契约论”的“绝对知识”以及它必然导向的“君主立宪制”主宰下的“国家伦理实体”后果。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实现了对个人必然消弭于伦理国家之中的“绝对知识”立场的超克,提倡“集体解放”的观念,最终要建立一个人与人互为发展关系的联合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并发展了这一观点,指出了现实的个人的责任与自由、现实的社会的责任与自治、现实的国家的责任与能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39.
占有相对剩余价值同样是剥削,只要是剩余价值,就都是剩余劳动时间的凝结,当然都取决于劳动.资本作为物质要素,不创造剩余价值;作为社会生产关系,才具有创造剩余价值的职能;而且只是其中的可变资本转化为劳动,才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剥削作为开发和利用劳动力的生产方式,具有历史的正当性、合理性和进步性;作为分配方式,有其一定条件下的公平正义性;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可以把它与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公平正义的原则统一起来,这才是解开所谓剥削"死结"的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840.
罗建文 《湖湘论坛》2021,34(1):5-16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恩格斯为了批判杜林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和普及科学社会主义原理而写下的伟大著作,不仅阐述了空想社会主义者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贡献,而且还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世界观,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原理,是学习和宣传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光辉著作。在总结和凝练新中国70多年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功的理论逻辑和基本原则时,我们有必要重温恩格斯的这部光辉著作,牢记它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和方法论、到现实的生产力和现“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根本出路、必须驾驭和超越资本逻辑的现代本性为发展中国道路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坚信无产阶级是消灭资本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主力军、必须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体制和国家治理才能走向“国家的消亡”的最终目标、始终尊重和维护劳动者解放才能获得永恒的历史动力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谨此对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诞辰200周年的纪念和坚定中国道路的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