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25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58篇
中国共产党   573篇
中国政治   413篇
政治理论   297篇
综合类   21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2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满着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运用和发展。“三个代表”创造性地运用对了立统一规律;永恒发展的思想;普遍联系的思想;群众史观的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在党建理论上的创造性运用,也是面向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哲学。  相似文献   
922.
进入新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正向着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现代化的一些主要成果,如工业化、城市化、经济增长、公民素质提高、社会动员等,往往加重了政治体系的负荷,从而促进政治发展.公民广泛的政治参与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即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然而,随着政治发展研究的深入,政治发展与政治现代化在当代政治学中有了区分,正如亨廷顿指出的那样,两者在发展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诉求是不同的.政治发展注重于"政治组织和程序的制度化",而政治现代化则注重于"政治参与的扩大即民主化".当然,政治发展最终是以民主为目标,但在改革的实际过程中更多地是注重制度建构的强化.我国学者王沪宁认为"政治发展意味着建立适应一个特殊社会的历史-社会-文化要求变化的稳定的政治体系."(王沪宁:《比较政治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237页.)保持政治稳定,不仅是政治体系自身存在和运作的需要,而且在多数情况下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前提条件.小平同志曾提出稳定压倒一切,但同时认为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应辩证地理解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923.
高维俭 《人民检察》2023,(22):12-16
作为工读教育制度和收容教养制度的立法换代,专门教育制度的基本原理亟待系统深入探究。作为保护处分措施的专门教育,是一种针对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的专门机构性、非处罚性的特别处遇措施,是少年不良行为分级处遇制度体系的关键一环和敏感地带,其法律属性应明确为一种特殊的国家监护制度。专门教育制度亟待完善,可从宏观层面调整基本理念及明确制度属性,从中观层面补足制度缺陷及优化制度安排,从微观层面完善制度细节及增益实践操作。  相似文献   
924.
相较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错误地理解生产关系、过分注重消费异化乃至将注意力转移至科技、文化等上层建筑过程形成的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偏离,有机马克思主义在引入系统科学、生态科学的同时,以具有"多元中心主义"形象的"有机体"本体论、万事万物皆有"内在价值"的价值论、"辩证否定"变成"辩证肯定"的方法论、"过程哲学"补充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的分析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做出了大相径庭的修正。而坚定地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对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改造行为做出合理定位,厘清其正确与失误之处,对于推进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进行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25.
习近平在一系列关于党史工作指导会议上强调,党史研究是党史工作的中心,是党史工作的重点。党史研究要有清晰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具备党史姓党的政治觉悟;要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分清主流和支流,历史一脉相承,不可割裂;要秉承实事求是的治史态度,坚持脚踏实地的优良作风。这些论述,不仅蕴含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而且批判了历史虚无主义,这对于开展党史研究,具有深刻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926.
从实践唯物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刘福森 《理论探讨》2001,1(6):20-24
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不仅包括关于历史规律的阐述,还包括这些历史规律得以成立的哲学解释原则。马克思把抽象的哲学原则变成具体的历史的解释原则,标志着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最终形成,并因而实现了哲学的变革。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是历史唯物主义,它是实践唯物主义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础。因此,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总体性质的理解上,不仅需要从物质本体论走向实践唯物主义,而且需要进一步从实践唯物主义走向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927.
作为苏联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科普宁在超越苏联历史唯物主义“正统”方面展开了重要的尝试。基于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反思与重新理解,科普宁对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中的地位做出了独特的阐释,并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创立的起点、历史唯物主义对于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本作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关系以及历史唯物主义对于把握一般规律的前提性作用四个方面做了具体论述,以此为基础,科普宁还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认识论和辩证法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新的阐述,对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本真精神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28.
由于思想来源多元化、理论成分多样化以及时代条件复杂化等内外原因,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整体存在着明显的逻辑张力与紧张状态,集中体现为以奥康纳与福斯特为代表的两种逻辑理路的激荡和碰撞。二者在其生态自然观之立论基础、生态批判之理论主旨以及生态革命之目标归宿等方面都表现出一种宏观旨趣一致与微观逻辑异质相统一的张力状态。正是不同逻辑理路之间牵引与排斥的张力状态以及不同学术共同体之间的对话与争鸣,使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主体逻辑越辩越明,历史唯物主义之"红色"底色越来越亮丽。因此,以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辨析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张力,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29.
930.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具有内在统一性的、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应该而且必须有一个反映其本质属性与理论全貌的科学定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它不仅必须且能够全面反映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即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发展变化、研究对象、阶级属性和价值目标;而且必须且能够成为人们甄别一切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的或者自称为马克思主义的其真马克思主义还是伪马克思主义的标准与准绳。因此根据这一基本原则和要求,可以把马克思主义的定义表述为:"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由其追随者和信奉者不断发展和丰富的,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以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为研究对象的,以无产阶级解放和全人类解放为最终目标的完整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