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75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68篇
各国政治   355篇
工人农民   214篇
世界政治   1016篇
外交国际关系   707篇
法律   2107篇
中国共产党   11904篇
中国政治   10720篇
政治理论   2713篇
综合类   2890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405篇
  2022年   499篇
  2021年   587篇
  2020年   434篇
  2019年   235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219篇
  2016年   478篇
  2015年   849篇
  2014年   2800篇
  2013年   2580篇
  2012年   2945篇
  2011年   3444篇
  2010年   2627篇
  2009年   2757篇
  2008年   2949篇
  2007年   1882篇
  2006年   1927篇
  2005年   1336篇
  2004年   775篇
  2003年   544篇
  2002年   744篇
  2001年   778篇
  2000年   519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91.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须充分发挥国有企业这一物质保障作用、依靠国有企业这一支柱力量推动。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的重要经验总结。而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将党的建设一以贯之于国有企业始终。  相似文献   
992.
徐军  雷婷 《长江论坛》2015,(5):16-19
陈独秀一贯主张抗日救国,但在如何抗日的具体问题上陈独秀的思想发生了两次巨大的转变。1937年8月出狱前后,陈独秀抗战思想由"打倒国民党政府"转变为"拥护国民党政府领导抗日"、由反对国共合作转变为拥护国共合作;武汉会战前后,在对抗战前途的预测上陈独秀由积极乐观转变为消极悲观、对游击队及游击战的态度由重视支持转变为轻视贬低。陈独秀抗战思想发生转变的主要原因是时局动荡及陈独秀自身处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993.
画里画外     
对力量及美的追求成为我草原题材和工笔人体画的内在支柱。我对于军事家的敬仰不亚于对美术家的崇拜,对于某些战例的关注不亚于对艺术家创作的研究。舞蹈、体操、冰上运动、时装表演等最能体现女性美的项目令我激动,电影、小说、历史故事中的女主人公的内在品格让我为之动容。  相似文献   
994.
与民法相比,商法在基本理念、价值取向、规则制度等方面均存在显著的独立性。这是由商法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和社会基础所决定的,正是特定的时代背景主导和形成了不同时代商法特有的基本理念。因此,应当在商法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流变中动态地把握商法理念。从西方国家商法理念的演进和流变来看,随着市场经济的产生、发展和不断完善,社会对商法的需求不断增长,商法理念的体系结构和基本内容也随之发展和演进。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商法的基本理念正趋于成熟和完善,商法理念在我国商事立法、司法和实践中必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价值和功能。  相似文献   
995.
二○一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宁政办发[2015]44号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南京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南京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根据《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及《江苏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相似文献   
996.
一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了、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柱。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  相似文献   
997.
《学理论》2015,(2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过程中具有根本性质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研究过程中学术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归纳起来不外乎是从"主体一元论"和"主体多元论"两方面进行分析的。但是经过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是属于"主体多元论"中的"主体三元论",并有且仅有在这三个主体同时起作用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此外协调好三个主体间的关系是战胜历史虚无主义者的法宝,也是解决复杂社会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8.
《叶:百年动荡中的一个中国家庭》一书是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著名华裔历史学家周锡瑞的著作,主要讲述了一个精英家族在中国百年历史中的命运沉浮,从晚清到"文革"结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传统家族是如何被裹挟在历史的进程当中深受影响。  相似文献   
999.
汪树民 《湘潮》2015,(3):332-334
蔡和森并非出身于书香门第,也不是官宦之后,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能够得到求学的机会委实来之不易。虽然其祖父在世时家中还有薄田六十余亩,并且在镇上还开有一家南杂店,算是小康之家。无奈富裕未能持续三代,蔡和森出生时家里已经破落得不成样子。本该进入学堂求学年纪的蔡和森不得不到镇上的手工作坊干活以维持生计,到了十六岁才勉强有机会进入学堂。蔡和森非常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凭借先天的秉赋和后天不懈努力,不仅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  相似文献   
1000.
徐中远 《党史文苑》2012,(19):53-54
中南海毛泽东故居藏书中有一部大字木刻本《二十四史》,它是工作人员根据毛泽东阅读中国古籍的实际需要,于1952年添置的。毛泽东特别喜爱它,每次去外地视察工作、参加会议和调查研究时,都嘱咐工作人员带上这部史籍。走到哪里,带到哪里,读到哪里。无论在住地的办公室里、在外出的火车上,不分白天、黑夜,身边的工作人员经常看到他凝神静气地读《二十四史》的身影。这部《二十四史》与毛泽东朝夕相伴24年,毛泽东对其堪称手不释卷,阅读之刻苦,阅读遍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