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15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65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32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7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法律观念是某一时期人们对法律的认知、态度以及理念。宋代人的法律观念无论从普通百姓还是士大夫甚至到最高统治者都与以往不同,人们知法、讲法、用法,造就了宋代别样的法制,达到中国历史上法制的顶峰。就此现象,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是根本原因,国家政策的适时调整也起到重要作用,此外统治者重视、民众思想观念转变也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2.
主讼律师是指主要从事诉讼代理业务,尤其是作为当事人的代表律师出庭辩护的律师。  普通律师是指主要处理一般的法律业务即从事非诉讼代理业务以及在地方法院代表当事人进行诉讼的律师。  主讼律师又称讼务律师、出庭律师,在英国、香港等地被称为大律师。  普通律师又称事务律师、非出庭律师,在英国、香港等地与大律师相对被称为律师。  一、主讼律师与普通律师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六点。  1.主讼律师与普通律师的资格取得和执业要求不同。在香港,首先必须是在香港居住年满7年以上的永久性居民,取得法学学士学位,并经过一定期…  相似文献   
83.
试论孔子“无讼”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司法和谐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的无讼思想是我国封建法律思想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孔子无讼思想的产生基础、主要内容及其影响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构建司法和谐的目标,探求孔子的无讼思想对我国司法和谐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84.
乡土社会的法律规避是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的现象,其本身有存在的合理性,同时又破坏着法律应有之权威。而法律规避现象之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举其要者有法律自身不足、现代化的法律制度与乡土农村的“水土不服”、传统的力量、厌诉观念、乡村人士的利益衡量和告诉难等。  相似文献   
85.
"天人合一"理念下的无讼与和解思想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音莉 《政治与法律》2008,1(6):111-114
立足于中国传统诉讼文化的"天人合一"的认识论,无讼与和解制度是其最高境界与理想追求.从现代诉讼制度的发畏来看,无讼与和解思想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西方国家所接受.在加快推动法治进程的中国,保留并完善传统诉讼文化仍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6.
私力救济在中国古代大量存在,并且为执法者所同情与纵容,从而导致了法律执行与适用过程中的"不用刑审判"。这不能不说是中华法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奇特现象,本文旨探讨该现象的成因及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87.
近年来,日本政要否认或美化侵略战争的言论和行为频频登场亮相,日本政府的右倾化举动不断。与此同时,日本民众不仅缺乏对本国历史和政治现状的反思,而且厌华情绪也在同步增长。究其原因,日本大众媒介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负面作用,包括将我国的历史教育歪曲为“反日教育”、为煽起民众的厌华情绪而刻意夸大报道某个事件或某个镜头等。此外,为当年的侵略战争翻案的书刊杂志充斥书店,右翼文人的奇谈怪论也全方位占领了舆论阵地。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我国大众媒体对日本政治现状的报道不管是从认识上还是从力度上都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88.
89.
一、厌讼观代表了中国传统的诉讼观中国人自古就有厌讼思想①,这种思想与中华民族的生存环境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当这种思想形成观念后对中国人的诉讼权利意识及纠纷解决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特定的地理环境形成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又会产生特定的思维形态和不同于其他地域环境的特殊思想,传统厌讼观产生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90.
《周易》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对我国乃至世界哲学、天文、历法、数学、文学、史学、政治、伦理、宗教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周易》六十四卦中的“讼卦”更是集中记述当时法律实践活动,它更为集中的体现了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发展历程.本文仅就《周易》“讼”卦的诉讼思想及其对后世影响做一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