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3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23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8篇
  2024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郡县治,则天下安”。实践表明,县委书记是党在县一级执政团队的带头人,是党在当地各级组织的领导人。县委书记队伍是执政治国的骨干力量,也是党的中高级领导干部的重要来源。通过高配县委书记有利于推进县政改革,有利于县域经济建设,有利于激发县委书记队伍的活力。因此,对最优秀、最合适的县委书记进行高配,对县域各项事业的发展、对基层干部的成长、对提高基层的执政能力、对县域的长治久安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
白涛 《小康》2009,(7):37-37
现在的干部提拔是由内部人选内部人,如果干部提拔是以老百姓满不满意为尺度,这样选出来的官才能为民谋利益,而买官现象也才不会出现。  相似文献   
23.
中国县政改革的目标和基本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突破口是县政改革。县政改革的方向应是建立在行政分权和政治分权基础上的民主自治:当前各地所进行的“强县扩权”或“扩县强县”式的行政分权在加强县级政府自主权的同时,也增加了权力滥用和公共利益被损害的风险。为此,需要进行真正意义的政治分权和司法分权,通过确立民众对执政者的制约,建立真正意义的责任政府;通过强化司法制衡来制约地方的政治行为,以保证国家的政治统一有效性,维护公共利益的制度底线。  相似文献   
24.
20世纪30年代,梁漱溟在邹平从事的乡村建设实验开始转入一个新的阶段,即县政建设实验阶段。在这一阶段,梁漱溟通过乡学村学的组织,自下而上,“从根底做起”,以教育力量来改革行政,其目的是要在实际事业中养成农民“自动”的能力,促进自治的进展,从而建设一个新的社会组织构造,即建设新的礼俗。  相似文献   
25.
近年来一些学者以传统中国"皇权不下县"为理由,主张撤销乡镇一级政权建制。从国家加强对地方基层社会的控制和节约行政成本的角度看,中国古代的"县政"具有历史合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26.
1993年下海、2006年创办公司,到如今领导着拥有9家分公司、产品涵盖光电科技上下游整个产业链的大企业。他说他是个幸运儿,冈为机会总是青睐于他。他就是永定县政坼委员、德泓(福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沈清全。  相似文献   
27.
代金铭   《甘肃理论学刊》2008,(3):112-116
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基层政权管理的环境出现了新的变化,如何建构新的基层管理模式来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和整合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乡村治理结构变迁的历史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乡村治理结构——强县政、精乡镇、村合作。新的乡村基层治理结构更符合维护农村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国家基层治理结构的改革要求。  相似文献   
28.
县政改革的建议:“四化八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耀桐 《同舟共进》2010,(11):20-21
现在大家已逐渐有了共识,认为县政改革是一条切实可行之路。县政改革改什么,怎么改?笔者认为,县政改革应贯穿民主化、精简化、服务化、社会化"四化路线",从"八个方面"展开,即实行"四化八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29.
县政运作的权力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县级党政行"恶政"的能力不受制约,图"善治"的能力却捉襟见肘,则说明县级党政的政治定位、横向政治权力制衡和纵向行政分权都存在根本性的缺陷。  相似文献   
30.
我国县政改革的道路,不是提升县委书记的职级,强化"一把手"的权力,而是从制度上限制"一把手"的权力,扩大人民群众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参与权,扩大县人大和政协对公共权力行使过程的监督和制约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