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0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5篇
工人农民   22篇
世界政治   24篇
外交国际关系   38篇
法律   646篇
中国共产党   185篇
中国政治   286篇
政治理论   99篇
综合类   30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论当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结构与矛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当代世界经济体系是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的结果,是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欠发达国家为外围的,存在于统一世界范围的资本循环过程中的双重结构,应当从世界体系的视野,认识当代资本运动的矛盾与规律。  相似文献   
22.
基于决策理性和局部合理性假设,分析工具理性与社会理性对决策不同层面的影响,论述决策过程多重价值选择的差异,导出决策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23.
近年来我国的哲学人性论研究呈现出几种理论: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述为根据的人性论、结构层次人性论、“类哲学”的双重生命人性论、文化人性论、伦理本位的人性论、实践人性论等.从中可以归结出几个困惑与疑难问题:(1)我们近年来对人性问题的认识与以往相比是否达到了本质上的革新?(2)人的存在状况与其本质属性是否已经完成或可以完成,人性问题可以得出封闭性的结论吗?(3)人性论与社会历史观是相互从属,还是随着时代变迁而此消彼长?(4)马克思关于人性研究的论断在当今时代是否可以被超越?(5)人性论是否可作为对人的研究和对一切哲学问题研究的出发点?给出破解这些疑难问题的解答,对于深化当下的哲学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4.
《党课》2013,(10):44-44
今年以来,为加强对在职机关党员的双重管理,陕西白河县推行“816”(8小时在单位,16小时在社区)管理法,引导机关党员8小时外服务群众。“816”管理法采取“三卡一簿一岗”方式,  相似文献   
25.
马炫 《传承》2015,(1):126-127
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应该包括在犯罪概念的界定中,这一观点近年来受到刑法界一些学者的质疑与批判。其理由主要是因为社会危害性的三个特点:模糊性、分歧性和易变性,以及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之间出现矛盾时,无法制定出相应的犯罪原则。虽然也有学者对此进行了反驳,但仍然没有在这一问题上达成共识。因此,正确解读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的关系,对于统一人们的思想、维护法律的威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6.
快速推进的城市化和社区利益分化引发城市社区冲突多层面发生。通过采用文献统计和文本分析的方法,辅之以Citespace软件,对国内城市社区冲突研究进行了全面梳理。经过十五年的发展,学界引入矛盾分析、多元治理、国家与社会关系、公民权利等多元视角,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定性分析为主、社区冲突"双重变量属性"为核心的研究脉络。社区冲突研究也经历了三个转变:从初期就事论事的"本体论"走向"方法论",从将社区冲突默认为"不稳定因素"的片面认识转向发掘社区冲突的双重建构功能,从初期静态的理论思辨转向动态的具体环节的研究。但是,社区冲突研究与现实需求尚有较大差距,应当在做好对策研究的同时,重视理论研究,特别是加强综合性、系统性和差异化研究。  相似文献   
27.
2012年,李克强总理第二次视察恩施,要求恩施"在扶贫搬迁、移民建镇、退耕还林、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先行先试"。并"着力在创新综合扶贫体制方面破题,形成可资推广的经验"。龙凤镇作为全国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区,肩负探索实践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双重责任。同时,自农业税费取消之后乡村治理迎来转型契机,乡镇是我国行政体制最基层的单元,政府行政体制改革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对镇村治理也提出  相似文献   
28.
日照权具有物权属性,日照权纠纷乃为圆满状态下所有权使用冲突之结果,欲明晰日照权侵权之边界,需要厘定当事人之间的容忍义务的限度;容忍限度的确定应跳脱一般人容忍限度之传统判断标准,应借助于理性的利益衡量。侵害日照权之责任承担,以利益衡量方法,谨慎适用排除妨害之责任承担方式。适用损害赔偿之责任承担方式时,应以房屋价值贬损额度为标准,但其赔偿范围应立于容忍限度之外。  相似文献   
29.
高校工会作为职工权益的法定"代言人",基本职责是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但在国家主导下的市场化改革中,其"代言人"资格却饱受职工权益诉求的责难,并不得不接受职工群体性的民意检验。在当前国家市场化专营并未得以完成的局面下,高校工会的社会定位依然依赖于国家的观念性和制度性输出。伴随着此种转型前景的日趋明朗,尤其是高校"去行政化"的趋势,高校将来的属性可能更为类似与当前国有企业,届时高校工会的定位也将发生适应性的转变。而这一切的实现将依赖于国家对目前工会"双重受托"属性的制度改造。未来的高校工会应当成为职工权益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30.
追求判决一致是冲突法的古典抱负,传统反致之创设即服务于此一功效。拉塞尔开创双重反致先例之时并未释明其动机与理由。两种正相反对的解释路向彼此既不能证伪复又和谐兼容于双重反致,这表明应从第三维度即回归冲突法寻求判决一致之古典使命来解读其伦理取向。双重反致的生命力在于其能够为只能实现判决相对一致的传统反致所不能担保的判决绝对一致之目标提供绝对保证,精确致达冲突法之意向。判决一致本身不体现伦理深度,其实现方式才体现伦理深度。传统反致的相对性在于他律,双重反致的绝对性则得益于自律。立足于自律之上的双重反致移情换位于外国法院之立场,散发出为他人的伦理暗香。为他人的脆弱性及其可能走向的为难他人的背反结局使其危机再现。对我意识的终极溯源揭示了他人就是上帝的本体论结构,逃脱上帝的不可能性是对为他人伦理及作为其技术表达的双重反致之伦理困境及伦理密码的辩证破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