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7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5篇
工人农民   22篇
世界政治   24篇
外交国际关系   41篇
法律   646篇
中国共产党   185篇
中国政治   288篇
政治理论   99篇
综合类   30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241.
违法性认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陈兴良 《中国法学》2005,(4):131-141
违法性认识是刑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刑法理论上存在违法性认识要与不要两派观点的对峙。本文对违法性认识理论的演变过程进行了系统梳理,对大陆法系主要国家关于违法性认识立法的演变进行了阐述,重点分析了我国刑法理论中关于违法性认识的争论。作者认为,违法性认识是罪责的规范要素, 因而对于罪责的构成来说是必要的。当然,如何认定违法性认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42.
243.
以往的犯罪构成论体系研究,是一种脱离犯罪构成论体系与其他重要法学范畴的关系而进行的"孤立性"研究。与罪刑法定、刑事违法性及刑诉法的关系应该构成犯罪构成论体系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照应其与罪刑法定、刑事违法性和刑诉法的关系将使得犯罪构成论体系研究也是一种"关系式"研究,而这将丰满犯罪构成论体系,并有助于对中国大陆传统的犯罪构成论体系作出"中肯"评价和"冷静"对待。  相似文献   
244.
由于我国刑法只规定一个伤害故意,因此,当行为人出于轻伤的故意导致他人重伤结果,应当怎样处罚,不仅在刑法理论中没有一个统一的基准,在司法实践中也是见仁见智。实施暴力行为,导致被害人重伤或死亡的,应当属于故意伤害罪的结果加重形态。在故意伤害的情况下,即便有被害者的承诺,由于作为伤害的社会意义并没有变更,因此,不能阻却构成要件的符合性。但是,基于被害者承诺的违法性的阻却,在某种情况下可以成立。阻却违法性的判断,应当根据被害者处分自己身体的安全这一法益,是否具有社会相当性而进行。针对同时伤害的情况,不应认定为共同伤害。  相似文献   
245.
犯罪评价体系作为法官的思维工具,既应符合理论逻辑,又须与刑法典一致.就澳门刑法典而言,应注意主观解释与客观解释的差异.其体系为:行为—不法—罪过.行为是构成要件前的独立阶层,而非构成要件要素;构成要件合致性与违法性合并为不法阶层,更适合澳门刑法立法现状;在罪过(罪责)阶层,可归责性(责任能力)是责任基础,修改归责制度时应注意与原立法协调.澳门刑法典一些用语并不科学,在分析犯罪评价体系时应加以甄别.  相似文献   
246.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困境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小容  王征兵 《求索》2012,(1):61-63
新生代农民工是中国经济转型时期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由于社会制度设计缺陷和农民工个体能力缺失等因素的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在很大程度上仍属于市民化自觉意识缺乏群体,在融入城市和安守农村之间面临的尴尬境地。固化且备受争议的城乡二元结构短期内难以完全消除,应充分考虑农民工个体及家庭的特殊性,构建覆盖新生代农民工的"四条保障线",关注并发展惠及农民工家庭的农村社会"四条保障线",以"一体化"理念改善城乡就业环境。对当下化解新生代农民工"双重边缘化"危机,构建公平、正义、和谐社会必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47.
读书     
《读懂中国梦》是深度解读中国梦的通俗理论普及读物,该书深刻阐述.了中国梦产生的文化土壤、民族心理和民族特性,深刻阐述了中国梦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双重变奏,深刻阐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现代化的双重变奏,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国梦对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深刻阐述了中国梦与世界梦的相互推动,以及中国梦展现的当代中国的崭新形象。  相似文献   
248.
孟欣然 《求索》2014,(12):149-154
审判独立是传统法治之基石与基本原则,近年来,随着一系列具有重大社会影响案件的出现,司法与民意的关系日趋强化,舆论监督法院、司法吸纳民意已然成为一项公共话语。于是,对于民意是否会损害审判独立问题之回答也变得更加复杂,审判独立在传统法治框架下也似乎难以获得解释与说明。对于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什么样的司法模式才契合行政、司法、公众等各方之公意,能动司法于是提了出来。然而,法律知识和法律教育的结构化使得法官把法律解释单纯地看作是发现法律真理的一种方法;而司法场域的权力结构关系却使法官将法律解释看作是一种策略性的机会选择。这就使能动司法加大了司法识别难度,可能对审判独立造成损害。为此,还需在能动司法模式下施以相关审判独立保障机制,以抵御政治力量或舆论媒介对审判独立的过分干预。  相似文献   
249.
正加拿大等西方国家是我国贪官及其他经济犯罪嫌疑人外逃的首选国家。目前,由于中加之间没有引渡条约,加拿大只能根据《移民法》的遣返程序遣返逃犯,为更好开展在加的追逃工作,本文简要介绍加拿大向国外引渡逃犯的有关做法。1999年生效的加拿大《引渡法案》奠定了加拿大向外方引渡逃犯的法理基础。向加提出引渡请求的外方必须是加的"引渡合作伙伴"。成为加的"引渡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250.
正法律作为人们制度选择的结果之一,从来都不是社会物质发展状况的简单反映。它具有双重属性,即客观与主观、反映与创造。中国古代法律史从某一个角度来看,也可以称之为中国古代刑法史。因此,法律所具有的基本属性也即是中国古代刑法史所具有的属性之一。因此,我们如果要论述中国古代礼法结合这个现象的产生,就不得不谈一谈家与国、兵与刑以及法家与儒家之间的儒法之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