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0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5篇
工人农民   22篇
世界政治   24篇
外交国际关系   38篇
法律   646篇
中国共产党   185篇
中国政治   286篇
政治理论   99篇
综合类   30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学理论》2017,(2)
长期以来,学术界有的学者对马克思的经济学思想存在着误解,认为马克思经济学没有市场理论。事实上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双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理论中就包含着市场经济思想的观点。市场机制就是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及供求机制,而他们之间的互相作用就是劳动资源在各个部门之间的流动,所以这三大机制和双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理论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72.
在中国模式的论述语境中,广东模式是中国模式的地方样本。就历史起源而言,广东模式是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精英主导、社会推动四种合力的产物。从构成元素和结构形态来看,广东模式是一个由集刚性和弹性为一体的威权体系(政治)、双重主导的经济发展方式(经济)与参差不齐的非均衡社会体系(社会)构成的新旧元素混合、结构尚未定型的混合体。广东模式的历史定位是,从以前僵硬的国家吞噬市场和社会的一体化体系向国家、市场和社会三元结构分化、良性互动格局转型中的一种过渡形态。思想解放、改革开放是广东模式的精神内核,不断为旧体制注入新元素的制度创新是广东模式的实践品格。广东模式面临来自表层和深层的双重挑战,其未来转型取决于改革开放大业在广东和全国的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73.
本文通过婚外包养的案例调查,考察这种特定形式的边缘亲密关系对打工妹的主体意义.文章指出,异化的劳动、社会排斥以及与家庭分离使年轻农村女性在进城打工的过程中缺乏安全感、归属感和个体尊严;在难以通过“正常渠道”获得情感支持下,包养关系以其相对长期、稳定和类家庭的特质,成为打工妹临时性情感慰藉和支持.然而,进入包养关系往往将打工妹置于越发孤立的境地,陷入双重边缘、进退两难的困境.  相似文献   
74.
十月革命胜利后,在世界革命思想与和平共处思想的共同指导下,苏联(苏俄)实行双重外交政策,一方面与各国政府接触,争取建立外交关系和经贸联系,另一方面积极联络各国的革命力量,指导帮助他们开展革命运动,达到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目的。这一外交政策有得有失,很多国家承认了苏联,与苏建立了外交关系,其国际处境大为改善。但是苏联(苏俄)依然坚持世界革命,和平共处只是一种策略,在这种情况下,苏与其它国家的关系虽有改善却极为脆弱,依然存在着尖锐的矛盾,爆发冲突也就不足为奇了。  相似文献   
75.
在涉外惩罚性赔偿现有的三种法律选择模式中,公共秩序保留模式反映了大陆法系国家传统上对惩罚性赔偿的否定态度,双重可诉模式体现了张弛有度的限制性立场,而美国特有的分割方法模式则凸显了其司法实践中对惩罚性赔偿功能的认同。我国应采用混合式的法律选择体系,在国际私法的立法中除了强调公共秩序保留这一兜底模式外,有必要特别突出双重可诉模式的针对性作用,同时在涉外司法实践中适当地借鉴分割方法模式。  相似文献   
76.
紧急避险是我国刑法理论上的"正当化事由",其鲜明特点是法益与法益之间的正当冲突。文章通过对紧急避险的理论现状分析,讨论紧急避险的限制条件,得出对正当防卫不能实行紧急避险的结论。  相似文献   
77.
侵权责任中的因果关系指行为对损害结果的作用。因果关系为侵权责任成立的一个要件,而非唯一要件。应将因果关系要件与过错、违法性等要件相区分。判断因果关系的存在仅以事实因果关系的存在为已足。  相似文献   
78.
一般违法行为之所以虽具有社会危害性却不构成犯罪,在于其不具有刑事违法性,因而犯罪的本质特征不是社会危害性而是刑事违法性,社会危害性、应受刑罚处罚性分别体现刑事违法性的性质与程度。有关但书机能的争论正是有关犯罪本质特征之争的具体体现,但书的实质在于,通过具体判断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来决定是否具有刑事违法性,因而但书规定是入罪限制条件,要求所有入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均不得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研究但书机能的目的在于,通过适用但书以区分一般违法行为与刑事违法行为,日本刑法理论中的可罚的违法性理论对此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9.
受贿罪在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出现了许多新的变种,这些新的变种的受贿罪在司法认定中存在着诸多争议和疑难之处,本文以受贿罪中常见的三种特殊情况为研究对象,对如何认定和处理这些特殊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梳理。  相似文献   
80.
3.虽然没有直接使用国内补贴一词,《关贸总协定》第16条第1款间接承认了所谓国内补贴和出口补贴的概念和区别。根据此条款,出口补贴的目的是增加出口,而国内补贴的目的是减少进口。由此可见,不论在哪个环节提供补贴,如果补贴的最终结果是增加了出口产品在国外市场的竞争性,则是出口补贴;如果最终结果是增加了国内产品对进口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优势,则是国内补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