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6篇
各国政治   19篇
工人农民   11篇
世界政治   7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2篇
法律   417篇
中国共产党   351篇
中国政治   649篇
政治理论   281篇
综合类   41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208篇
  2011年   234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194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作者认为,目前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中存在以下十个方面的突出问题。机构设置:上下一般粗,头重脚轻;职能分工:愈分愈细,警种林立;协作机制:各人自扫门前雪;录用选拔:进出口把不住,楼梯口管不了;队伍管理:于细微处缺精神;作风建设:响鼓仍需重锤敲;装备经费:短缺与浪费同在;后勤保障:警察为警察打工;城乡警务:差别关注不够;公安改革:呼唤整合与深化。  相似文献   
32.
十年刑讯逼供致人死亡案件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讯逼供是严重侵犯人权、危害司法公正的执法犯法行为,也是公安执法工作中的一个"顽症".分析10来浙江刑讯逼供致人死亡案件的基本情况和特点,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少数领导对刑讯逼供问题重视不够、抓得不力;一些民警对刑讯逼供问题存在思想误区;民警素质不高、法制观念淡薄;规章制度不落实、监督措施不到位.为此,要着力消除刑讯逼供的思想误区;要以铁的手腕整治刑讯逼供;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承担起管理监督职责;要努力提高民警的心理素质和办案水平;要发挥科技手段在办案和监督中的作用;要形成正确的工作和考核导向.  相似文献   
33.
社区治理框架中的居民参与问题:一项反思性的考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以治理模式与公民社会的依存性作为分析的理论依据,提出考察中国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的另一路径。一方面,居民参与意愿和参与程度制约着社区选择何种治理模式;另一方面,选择何种社区治理模式对于促进或制约居民参与程度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对二者互动过程的考察,从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哲学假设、居民—社区关系的理念预设、动员居民参与的理想目标等方面对中国城市社区居民参与动员的策略做了若干反思。  相似文献   
34.
对于健康城市的理解,除了是一种由许多细节概念体现的城市精神,是一项在这种精神指导下的城市发展规划和在这种精神约束下的城市财政安排之外,它首要的应该是一种真正的人对于生存选择的面对,是一种由衷的反思。  相似文献   
35.
《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1993)在美国政府绩效评估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确立了绩效评估的法律框架和相应的制度变革。文章深入分析了该法案在制度建设、观念变革和绩效评估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它在管理灵活性、绩效预算和绩效信息等方面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推进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提出了对策建议和制度构想。  相似文献   
36.
作为一个民族国家,“中国特色”自然与中国民族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民族主义内在地包含着民族独立、民族解放、民族团结和民族繁荣的合理内核。反思的民族主义,由于摆脱了朴素的民族主义局限性,可以提升为爱国主义,成为实现中国繁荣富强、创造中国模式道路、培育中华民族个性和体现中国特色的巨大精神法宝。在一定意义上讲,“中国特色”就是“中华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37.
蔡炎斌 《求索》2006,(1):168-170
探索生命伦理道德教化在当今时代仍然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课题。文章以中国传统道德教化历程的回顾与反思为主题,从思想到实践分析了中国传统道德教化的成型;从内容到形式阐明了中国传统道德教化的基本理念;最后道出中国传统道德教化的核心内容是“吃人”的礼教,即人们为伦理而生,依伦理而死,伦理的尺规成为人们生命存在的唯一尺规。  相似文献   
38.
在长期的制度发展历程中,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职权都在会议上,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主要是通过会议方式行使[1]。开会(议事)的程序,是人民代表大会有效行使职权的保障,基于这套程序的规则设计(即人大议事规则[2])可以说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运作核心。因此,研究我国的人大议事规则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2020年8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修正草案)》(以下简称《全国人大议事规则(修正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这意味着《全国人大议事规则》在实施30多年后迎来首次修改。以《全国人大议事规则》的修改为契机,回顾我国人大议事规则研究历程,反思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我国人大议事规则乃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认知,推动相关研究迈向新的阶段,更好地指导完善实践运行中的议事规则。  相似文献   
39.
论儒家的忠恕之道——兼对普遍伦理的历史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干的儒家思想 ,被概括为忠恕之道。儒学经典著述也极力倡导忠怒之道。伴随着中国古代社会儒家思想的发展 ,各个历史时期的儒学代表人物都对忠恕之道的内在合理性根据和外在价值评价标准进行了理论探讨和论证。在倡行普遍伦理的当今世界 ,儒家忠恕之道及其理论论述 ,既作为一种道德认识和伦理反思 ,又作为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将为我们关于普遍伦理的思考提供具有认识价值和启迪意义的思想资料。  相似文献   
40.
谭易  尹海丹 《党课》2013,(5):48-49
一堂党课讲完后,无论成功与否,授课教师都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在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基础上,完成有关教学活动的文字记录。这便是撰写党课“教学反思”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