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篇
  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3篇
法律   276篇
中国共产党   22篇
中国政治   73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8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20年前,因同事携公款潜逃,他的命运随之逆转,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被无端怀疑为谋财害命的元凶,遭关押28天。九年后,当“亡者”重现人间后,他仍背负着“故意杀人”的嫌疑被取保候审11年……  相似文献   
22.
刑事诉讼法规定了保证人保证和交纳保证金两种保证方式,也规定了违法保证的处罚,但从近几年的实施情况来看,保证人保证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制约取保候审的强制作用。文章阐述了确定保证人的法定条件、保证人的义务、违反义务的责任以及当前保证人保证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23.
取保候审作为法定的五种强制措施之一,在职务犯罪侦查中运用得较多,凸显出不少的问题:取保后久拖不决、证据稳定性下降、保证人责任落实不到位、监管不力。为了更好地发挥取保候审在职务犯罪侦查中的作用,需要对其予以完善,规范使用。  相似文献   
24.
一个“悬”字,代表了一起已经折腾10年的悬案,也表述了一份对我国刑事司法的悬念。因涉嫌一起强奸杀人碎尸案,从2004年6月27日起,河南商丘人杨波涛被羁押在看守所。历经商丘中院三次判决(死缓、死缓、无期),但均因事实不清被河南省高院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最终商丘市检察院撤销起诉。然而,杨波涛在看守所已被羁押10年。2月12日,杨波涛被取保候审。  相似文献   
25.
清代是我国古代司法制度较为完备的时期,一些司法制度已与当代国家法内容极近相似。取保候审制度作为刑事司法中所普遍采用的一种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在中国古代史籍中已初现端倪。本文试以《清代新疆档案选辑》"刑科"所记载的"保状"为考察依据,对清代取保候审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6.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刑事案件审查逮捕权由检察机关行使。随着法治进程的不断深入,切实提高审查逮捕工作的质量,依法保障犯罪嫌疑人人权已成为推进刑事司法改革的必然要求。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启动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工作。不少学者提出,此次刑诉法修改应将逮捕程序的诉讼化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以完善。逮捕程序的诉讼化与提高审查逮捕的质量缘何关系如此紧密?本刊特邀请专家学者围绕与此相关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7.
从理想的角度而言,在取保候审过程中,公安机关决定采用何种保证方式,首先考虑的应当是保证的效果.但是,调查表明,在取保候审措施的功能被异化为一种"案件消化机制"之后,保证效果并非决定公安机关选择保证方式的关键因素.公安机关在决定采用何种保证方式时更多的是受到了经济利益和程序繁简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
取保候审制度,是我国法律制度中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他的立法设置和正确实施对于司法机关依法办案,保障人权,节约资源,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作用,在司法实践中需要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29.
姚磊 《法制与社会》2011,(8):128-129
在司法实践中,取保候审的适用率较低,这一方面与适用取保候审的观念不当有关,同时也与适用取保候审的风险较大以及风险分配不当有关。适用取保候审会产生妨害刑事诉讼顺利进行的风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的风险,对与取保候审有关的人产生的风险。本文指出通过对取保候审风险的控制,可以降低取保候审适用的风险,提高取保候审的适用率。  相似文献   
30.
取保候审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中的非羁押性强制措施中的一种。该制度保证了侦查、起诉、审判活动的顺利进行,也降低了诉讼成本,提高了诉讼效率,在某种程度上也减少了对公民的人身自由的限制。但是由于我国在取保候审制度立法上的不完善,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取保候审制度的实施出现了诸多问题。因此,如何结合现今的司法实践来不断完善取保候审制度的立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