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篇
  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3篇
法律   276篇
中国共产党   22篇
中国政治   73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8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61.
犯罪嫌疑人刘某,男,呼和浩特市内蒙古某大学学生。2003年11月3日因涉嫌劫持汽车罪被呼和浩特新城区公安分局刑事拘留,同年11月24日被取保候审。  相似文献   
462.
我国现行的取保候审制度无论在理念上还是制度设计本身在刑事司法实践中都暴露出了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在这种情况下,英美国家普遍存在的保释制度开始引起理论界普遍关注.然而英美的保释制度在其价值、源流和本体上有其特殊的背景,在制度变迁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通过比较与思考,我们既要看到保释制度具有的合理性,又要审视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刑事诉讼本土特征寻找出完善现行取保候审制度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463.
取保候审制度作为我国替代羁押的主要措施,其作用未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导致司法实践中审前羁押的大量存在,严重损害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本文对我国的取保候审制度的定位进行思考,并借鉴英美法系国家的保释制度,提出重新确立我国的取保候审制度的定位,使取保候审成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享有的一项权利。  相似文献   
464.
案讯点击     
河南高院:7种错案将终身追责河南省高院最近制定并向全省法院下发了《错案责任终身追究办法(试行)》。《办法》明确规定:错案一般是指法院工作人员在办案中故意违反或者因重大过失违反与审判执行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致使裁  相似文献   
465.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对强制措施修订的力度较大,范围较广.虽然强制措施体系没有变化,但进一步贯彻了比例性、必要性等适用原则;规定了特殊情形下拘传持续时间的延长,不仅对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的适用条件进行了分别规定,并对二者的适用程序作了细化规定,延长了检察院拘留的期限,细化了逮捕的条件以及检察院审查批捕的程序,完善了对强制措...  相似文献   
466.
取保候审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五种刑事强制措施之一,在我国刑事强制措施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但司法实践中却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取保候审实施情况的分析,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试图找出完善取保候审制度的路径。  相似文献   
467.
在我国,审判前的羁押是刑事拘留和逮捕这两种刑事强制措施所带来的当然状态和必然结果。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9条规定:"等待审判的人被置于羁押状态下不应该是一般的规则"。联合国人权事务委员会在关于该条规定的"一般性评论"中明确指出:"审判前的羁押应是一种例外,并尽可能地短暂。"联合国大会1990年12月14日批准的《非拘禁  相似文献   
468.
<正>取保候审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要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以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一、我国取保候审制度存在的问题(一)取保候审的对象不具体。《刑事诉讼法》对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仅规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  相似文献   
469.
姜涛 《中国检察官》2006,(10):63-63,67
[基本案情]王某,男,涉嫌窝藏被逮捕。吴某,女,系王某原配偶,因抢劫罪被判刑13年。本案犯罪嫌疑人王某与罪犯吴某于1999年末离婚,但至案发前仍保持同居关系。1998年7月-9月间,吴某利用麻醉手段,3次抢劫他人财物,1999年10月被公安机关抓获。2000年5月2月,因怀孕被取保候审。2001年4月29日公安机关以吴某已生子、取保候审条件消失为由,欲将其收押,吴某下落不明。公安机关找到王某询问吴某下落,王某拒不提供。2001年4月30日早6:45,公安人员将吴某及其幼儿带到办公室,于当日15:10—15:40、5月1日22:45—23:10,两次提取吴某笔录。5月1日23:30吴某…  相似文献   
470.
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由于在立法设计中的制度缺陷及司法实践存在的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取保候审制度作用的发挥和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合法权益的维护。通过对西方法治国家的羁押替代制度进行比较考察,提出重新构建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宪政基础和诉讼基础,及相关制度设计的具体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