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41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58篇
各国政治   113篇
工人农民   215篇
世界政治   34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2篇
法律   2143篇
中国共产党   2534篇
中国政治   4100篇
政治理论   1534篇
综合类   2450篇
  2024年   145篇
  2023年   750篇
  2022年   360篇
  2021年   264篇
  2020年   286篇
  2019年   167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153篇
  2016年   232篇
  2015年   491篇
  2014年   1113篇
  2013年   963篇
  2012年   1212篇
  2011年   1212篇
  2010年   1078篇
  2009年   1072篇
  2008年   1055篇
  2007年   751篇
  2006年   610篇
  2005年   432篇
  2004年   302篇
  2003年   267篇
  2002年   208篇
  2001年   180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71.
进城农民工基本话语权的获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解决农民工社会参与的话语权问题,应该重视这些问题:其一,加速提高进城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问题;建立健全农民工权益表达的合理程序与渠道问题;舆论应该为农民工的权益表达创造良好氛围问题.这是农民工获得基本话语权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272.
举全市之力筹办世博会是中央和上海市委向上海各级党组织提出的一项政治任务,也是衡量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效的一个特色指标,更是对各级党组织执政水平、组织能力的重要检验。自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实施以来,虹口区委始终把迎世博行动作为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坚持发挥“五个作用”,正确处理“五个关系”,充分调动了广大党员群众参与迎世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全区上下全力迎世博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273.
公民参与公共决策对于实现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促进政治民主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两个不同时期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特点的对比研究,分析在这两个不同时期公民参与范式实现了从革命性到理性化,从动员性到自主化,从意识形态性到现实化的巨大变迁,以及着重分析了这种公民参与方式的变迁的原因,对我国进一步完善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74.
行政决策听证制度是保障公民权利的一种重要协商民主形式。随着听证制度在我国行政决策过程中的广泛适用,其自身的制度缺陷也越来越暴露,进而直接影响到听证的作用和效果,必须进一步加以创新和完善。  相似文献   
275.
政策议程设置是一个充满模糊性的场域,这种模糊性被称为“刻意的模糊性”,隐含着政策操作的内在逻辑,整个政策过程也被比喻为德尔菲神谕的传递过程。公众参与作为打开“政策黑箱”和破解模糊性的一把钥匙,契合了政策世界的多元性与复杂性。文章基于多源流理论模型,对既有文献进行挖掘,架构出影响公众参与的五个关键要素,即参与意识、参与能力、价值取向、参与渠道和政府形象,并采用多案例的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csQCA)和个案检验方法,分别考察公众参与要素内输入源流的配适性和不同要素的实质效力。研究发现,公众参与的五个要素对问题源流、政策源流和政治源流等三股源流的流量、流向和水质有着不同的影响机制和影响路径,并且构成源流发生变迁的必要条件也有所差别。公众参与要素在源流运行中发挥着要素牵引的功效,牵引着问题源流触发议程设置、使漂浮的意见主张落入“政策原汤”和促使领导重视并开始介入,呈现“问题—压力—回应”到“参与—互识—俱进”的逻辑轨迹。在公众参与背景下,三股源流逐渐趋于耦合,从而打开政策之窗,建立政策议程,促使源流图谱发生变迁。  相似文献   
276.
张波 《行政论坛》2022,(6):5-11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探索—追赶—超越的过程中不断推进现代化建设,历经由被动卷入到主动谋强、由效仿借鉴到自主探索、由单一工业化到全面协调发展、由共性到个性与共性兼容的实践历程,成功探索出内蕴中国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创出兼具民族特色与世界普遍意义的现代化范式,具有重要的原创性价值。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探索不仅在事实上推翻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论调,而且冲破了“工业化等同于现代化”的认知误区,是一条前人从未走过的新路,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作为不同于以往现代化模式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中国式现代化对推进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启示意义在于:一是坚持现代化探索的自主性;二是坚持现代化道路的创新性;三是坚持现代化动力的协同性;四是坚持现代化发展的可持续性;五是坚持现代化经验的共享性。  相似文献   
277.
张宇 《行政论坛》2022,(3):67-74
数智时代的到来既推动了社会秩序和社会治理模式的变迁,也重塑了公众政策参与的秩序,为获取“民意最大公约数”创设了更多的条件。大数据因其相关性的思维方式、“允许不精确”的数据逻辑和全样本的数据采集方式生成了意见聚合的新能量,云计算平台、网络载体与应用软件生成了话语表达的新动力,区块链、虚拟现实与数字孪生技术成为生成行动秩序的新载体,但是仍需对数智技术在理性失灵、公众参与衰落及公众地位差异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保持警醒,从而使其在公共政策参与行动的秩序层面产生增量,实现技术工具性与治理目的性合一。  相似文献   
27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的司法改革,其价值追求在于提高司法公信力,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司法改革的推进与司法公信力建设的核心在于司法公正和人权保障。司法只有坚守人权底线,才能赢得社会公众的认同和信任,才能助推司法公信力的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建设在于落实司法责任制、加强管理监督与推进司法的科技化。司法责任制将实现“权责统一”作为改革的目标之一,同时又强调管理监督,对司法权进行必要的限制。司法的科技化使司法理性与科技理性得以深度融合,并有效促进了司法的公正和效率。司法公信力建设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包括立法系统、司法系统、行政系统、社会组织系统等,各子系统之间还需要紧密合作、互相支持,形成一种“合力模式”,才能实现司法公信力建设这个统一的目标。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实现有赖于司法进步,而司法进步的标尺在于司法公信力的提升。司法公信力的提升除了需要落实司法责任制,加强对司法活动进行监督制约之外,还需要强化人权保障。今后的司法改革,将在改革战略上致力于推进司法公信力建设和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事业建设,并将其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整体框架加以建构。  相似文献   
279.
王琳  苏航 《山西青年》2022,(16):10-12
数字经济时代对新商科人才的商务数据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数据分析课程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数字经济时代对新商科人才培养的需求。本文从新商科人才培养对学生商务数据分析能力的具体要求着手,分析了商务数据分析课程“课岗对接”与“项目式教学”模式相结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三个层面分析“课岗对接+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280.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念之一。这一理念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是中国式现代化是建党百年来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二是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三是中国式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方向的路径;四是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