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6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各国政治   60篇
工人农民   31篇
世界政治   8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6篇
法律   390篇
中国共产党   634篇
中国政治   1042篇
政治理论   393篇
综合类   51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200篇
  2013年   196篇
  2012年   247篇
  2011年   266篇
  2010年   249篇
  2009年   365篇
  2008年   346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公安研究》2011,(1):89-89
钱洁在《理论与改革》2010年第3期撰文认为,自古希腊的原始公民性开始,从公民意识与公民精神两个维度考察,公民性经历了以臣民意识为特征的公民性缺失、捍卫公民权利的消极公民、具有责任和参与意识和公共精神的积极公民的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242.
韩毅 《北京党史》2011,(3):54-55
中苏友好人民公社于1958年成立.2002年完全转制消失.它随着首都建设而发展,伴着改革深化而变迁.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演变中完成了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一、中苏友好人民公社成立过程 1.农业合作化运动高潮催生人民公社筹建1956年.随着毛泽东主席发表《关于农业合作化运动高潮报告》,  相似文献   
243.
莫艳婷  ;李艳飞 《传承》2014,(5):108-109
马车队是仫佬族生计方式之一。在现代化的影响下,仫佬族社会的生计方式开始发生变化。通过对广西罗城一个仫佬族村落生计方式变迁的民族志研究,发现煤矿重组、人口流动性增强、技术发展是导致仫佬族村落中马车队消失的主要因素,由此引发仫佬族社会代际间家庭收入差距大、人际关系功利化、"熟人社会"陌生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244.
“年龄是个宝 ,文凭不可少 ,能力作参考 ,关系最重要”。一段民间流传很久的话在今日看来仍有其生命力。随着中国 2 0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 ,在干部选择任用及晋升中 ,“年龄”、“文凭”、“能力”、“关系”的内涵发生了哪些实质性的变化 ,其作用出现了哪些变迁 ?结合现阶段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加以历史的分析、说明 ,以期从选拔标准的这四个因素上对中国的干部选拔制度改革提供一种认识  相似文献   
245.
作为国内多缸小缸径柴油机行业的首家上市公司,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用执着和坚韧演绎着中国内燃机行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变迁。奋起拼搏焕发生机2009年以来,中国汽车工业遭遇了"寒冬",发展形势十分严峻。面对前所未有的压力,云内动力新一任领导班子提出了"五大攻坚战"的战略思  相似文献   
246.
民族习惯法历经了早期辉煌、近现代衰落、当代复苏的功能释放与历史变迁过程.由"草根"阶层组成的熟人社会仍然是民族聚居区重要的社会组织模式,土家族、苗族习惯法体系所蕴涵的情、理、法协调机制能够解决多元法律文化冲突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民族地区如何引导民族习惯法发挥积极功能、消除负面影响并最终将其纳入国家法制建设的轨道,是民族地区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247.
248.
朱德华 《传承》2009,(17):60-61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不管什么年代,人们的生活都离不开饮食。佛曰:一粒米里看世界。从"食"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可以体味到社会历史的变迁。  相似文献   
249.
60年,弹指一挥间;60年,共和国的变化天翻地覆!时间像飞快疾驰的列车,载着多少难忘的故事一晃而过。在这一个甲子的岁月里,我那家乡小山村也在悄然经历着时光的变迁,见证了共和国从贫穷落后到富裕强大的历程。最近一次返回家乡,一壶甘甜的茶水,触动了我的内心,乡亲们饮水方式的变迁让我再一次深深地体验到了小山村的巨变。  相似文献   
250.
多元文化的和谐共生既是现代社会追求的理想目标,同时又是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人文基础,这在今天的黔东南已经是一个客观的事实了。因此,亟待回答的问题在于,为何黔东南能够做到排除各种社会干扰,确保多元文化的和谐并存。借助近半个世纪以来人类学对文化变迁理论的建树,如下三个方面的原因值得做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对理解黔东南多元文化和谐共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黔东南的自然与生态结构本身就具有小规模多样并存的特色,不同类型的自然与生态集合相互穿插、密集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