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40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2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7篇
法律   88篇
中国共产党   134篇
中国政治   388篇
政治理论   116篇
综合类   15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2007年中国文坛状况可以从"80后"作家崛起、自我言说成底层叙事主流、网络文学制度创新、神话重述表现民族志式书写雄心、海外汉学对中国当代文学的总体评判等角度进行归纳,"80后"作家加入作协、打工文学出现新格局、起点中文网作家群、神话重述三文本、诗歌的行为艺术化、顾彬评中国当代文学等热点事件构成了2007年中国文坛的图谱,2007年中国文坛展现出边缘和主流交汇、中外批评界交锋、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互动、文学新媒介创生的内在发展机理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2.
163.
164.
165.
中华文明精神标识是中华文明精神内核的符号表达和外在体现,意涵深厚且特性鲜明,其国际化传播对于展现中华文明精神风貌、构建中华文明国际化叙事体系和塑造可亲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在东西方文明交流愈发频繁、舆论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传播新环境下,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国际叙事应以思想引领夯实国际叙事的根基,以情感融通强化国际叙事的情感渗透,紧扣时代脉搏推动国际叙事与时俱进,搭建多维立体、灵活多样的国际叙事平台,实现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国际叙事的高效传播。  相似文献   
166.
张明 《求索》2023,(6):22-28
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处理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辩证关系,是坚持“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习近平文化思想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其中,坚持党对文化的领导权是根基,锚定了当代中国文化前进的正确航向;坚持从文化的深厚历史纵深中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来龙去脉,夯实了“走自己的路”的文化根基;坚持文明交流互鉴,积极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先进成果,为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拓展人类文明新图景提供了根本途径。习近平文化思想在理论层面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作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创性贡献,在实践层面不仅具有深厚的本土情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筑了坚实的精神力量支撑,更具有强烈的世界视野、为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67.
后现代心理学与心理咨询流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梅 《理论学刊》2005,(6):62-63
从认识论的改变到研究范式的转移,后现代心理学对科学主义心理学进行了反叛和解构。现实的多种可能性是叙事价值存在的前提,叙事治疗成为后现代心理咨询流派中最具代表性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8.
马亭亭 《理论学刊》2005,(12):118-119
通过设置多个聚焦者、一个特殊聚焦者,以及不同聚焦者之间的巧妙转换,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其代表作<达洛维太太>中娴熟地运用了内聚焦的叙述手法,细腻充分地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69.
“诗文补贮是黄宗羲史学思想的一大特色。虽有一些论著涉及此点,但细究内中意蕴者并不多。本文从黄宗羲的“以诗补史之阙”、“诗道”包容“一人性情,天下治乱”、“叙事之文补史之缺”、“铭者,史之类”等主张入手,作了详尽的探究。黄宗羲的这些主张大大地丰富并深化了史学与文学之间互补关系,且可以“诗文补史”说概括之。  相似文献   
170.
女性创伤叙事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价值。作为文化记忆的创伤、作为认同困境的创伤和作为个体体验的创伤是当代女性创伤叙事的基本图景。那些具有大事件性质的“缠绕式”的创伤是历史的骨架和关节;历史演进中各种新的创伤是具有时代症候的特质呈现;历史和时代之外的个人创伤构成历史骨架之外的血肉和脉络。当代文学的女性创伤叙事呈现出三个可能的维度,从女性创伤出发,又超脱出性别的界限,将女性创伤叙事的视野和层次提升到两性、国民甚至人类的高度,形成一种现实主义的人文情怀,显现出更为广阔的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