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40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2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7篇
法律   88篇
中国共产党   134篇
中国政治   388篇
政治理论   117篇
综合类   160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共产党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向全党发出的政治宣言和谆谆告诫,具有浓厚的理论底蕴。它蕴含了科学的理论内涵,即“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彰显党的性质宗旨,集中诠释了中国共产党报国为民的政治担当;“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聚焦党的作风品质,深刻阐释了百年大党风华正茂、历久弥新的基因密码;“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凸显路径方法,生动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的法宝秘笈。与此同时,又具有政治性与人民性、历史继承性与发展创新性、问题导向性与实践导向性相统一的鲜明理论品质。“三个务必”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新征程的赶考之问、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国之问、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深化了我们党对三大规律的认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沿着正确轨道前进提供了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972.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呈现马克思国家观出场的重要文本。以回归文本语境的解读范式来看,马克思国家观的出场叙事是总体式的,而非成分式的。以“现实的规定”的社会政治基础为理论地平,马克思倾向从家庭、市民社会与国家的整体关系中勾勒国家机体总体图景。因循这种面向现实的批判向度,马克思探讨了制度、行政、立法等国家要素与人民之间的应然联系,初步建构起国家治理总体逻辑。面对自身的理论不足,马克思在尝试克服思想限度的过程中,萌发了关于未来国家形态的总体构想,并拟定了整体性的理论计划。  相似文献   
973.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一项特殊的身体实践活动,是中华各民族之间社会交往和风俗习惯的缩影,拥有深厚的历史记忆、鲜明的纪念仪式和独特的叙事话语特征,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围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三重直观表征,探究其绵延赓续过程中熔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身份认同、族群认同、国家认同的价值逻辑,借此剖析当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面临的记忆多元与身份一体、传统仪式与现代族群、外来话语与国家叙事之间的现实矛盾困境,进而从树立典型传统体育项目、发展大型民族体育赛事、讲好民族传统体育故事三个方面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升策略,激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现代活力。  相似文献   
974.
李秋烟 《理论月刊》2023,(11):26-35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成就。建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话语叙事结构,对于创新世界民主政治的理论谱系和表现形态,找寻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普遍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准确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科学内涵和价值优势,可深入了解其实践的内在逻辑,构建以时空叙事、比较叙事和辩证方法为核心的话语叙事结构,并全面阐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属性、比较优势和对外传播潜力。将这一叙事结构应用于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和话语创新中,方能逐步构建起既具有中国特色又融通中外的叙事话语。  相似文献   
975.
俞小和 《新视野》2023,(4):112-120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丰厚的文化内蕴和独特的叙事结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标识,使其有别于任何一国的现代化,在文化叙事的结构中居基础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中轴,决定了它的基本面貌与内容,在叙事结构中居主体地位;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特质,是解开中国发展的一把钥匙,在叙事结构犹如船体的“龙骨”;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全人类共同价值,反映了人类的进步追求,这构成这一叙事的世界面向。完善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叙事,对于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和话语权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6.
叙事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表达方式。运用叙事话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凸显出百年来我们党构建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应然之要,也彰显出我们党讲好中国故事的实然之举。叙事并非一种简单的现象描述,而是意识形态意义的话语呈现。新时代新征程,全面系统地梳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对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77.
进城新中产的事业发展、在城市安家和人生大事等层面的综合效应集中在其婚恋过程中爆发,工作及工作的性质、房产、日常生活品质、感情契合程度、彼此的家庭支持和事业支撑,这些都成为其婚恋困局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分析经济成本与阶层预期、婚恋想象与婚恋焦虑对进城新中产婚恋困局形成的作用,建构了阶层、情感与风险的三维分析框架。研究发现,进城新中产婚恋困局形成的过程中,一些具体的因素交互发生作用:城市化成本与婚恋成本叠加,现代教育与爱情主位叠加,现代传媒与消费主义叠加,从而型构了新中产特殊的经济困顿效应、独立浪漫的情感预期与风险规避的行动策略,这些是其婚恋困局的基本结构与运作特质。显然,进城新中产的婚恋模式并非西方婚恋变迁模式的线性贴合,也不是城市与乡村婚恋情势的简单结合,在其严峻的婚恋困局中也有希望与未来,婚恋的机动应变与城乡元素的互动成就为一条特殊的婚恋叙事路径,即新中产独特的完美伴侣叙事、情感寄托叙事和幸福生活叙事。  相似文献   
978.
中国式现代化叙事体系是旨在科学反映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自洽、实践证道、价值融通的知识体系和表达方式。它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符号表征方式和价值阐释式样,蕴含着通过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价值理念传播促进人的现代化发展的实践意图。其叙事体系的建构,既关系到理论体系的逻辑自洽与理论内涵的合理阐释、实践经验的逻辑提升与实践发展的有效引领,更指涉价值争议的逻辑澄明与价值正义的时代形塑。中国式现代化叙事体系的建构需具备科学的思维逻辑,既要准确把握建构中国式现代化叙事体系的“两个大局”时代之位,始终坚持“两个确立”的动力之源,又要努力夯实“两个结合”的思想之基。构建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中国式现代化叙事体系,需通过“以一统多”的“现代化”主体力量、打造“融通中外”的“现代化”内容范畴、借助“媒介融合”的“现代化”载体工具、依托“共同价值”的“现代化”情境预设等维度系统把握和推进,在全面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叙事体系的“现代化”程度的同时,实现其“理想的意图”。  相似文献   
979.
叙事逻辑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叙述性、研究性秩序和语言性秩序图式来规范性呈现叙事对象的理解状态和存在状态。结构主义和存在主义等关于马克思叙事逻辑的理解向度没有实现解决道德与实践、哲学与科学、异化与和解等叙事逻辑的合理结合问题,理论实质仍然是一种虚假抽象和空泛推证的思辨唯心主义叙事逻辑。马克思叙事逻辑则是一种真实抽象和具体推证的辩证唯物主义叙事逻辑,真正实现了道德与实践、哲学与科学、异化与和解等叙事逻辑的合理结合问题,最终得出人类社会是一个虚假逻辑必然灭亡而真实逻辑必然胜利的自然历史进程的结论。  相似文献   
980.
中国共产党对“文明”概念的运用伴随着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挽救民族危亡而对“社会主义文明”的想象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提出“建设成为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再到新时代提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轨迹,经历了从文明救国、文明建国、文明治国到文明强国的叙事话语变迁。中国共产党文明话语既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显示器,又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器,其演进呈现出话语意识愈发自觉、思维渐为开阔、布局逐步优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