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12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11.
徐燕 《中国人大》2010,(18):22-22
第一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骤然消亡感到恐慌,是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随着羌族民歌传承人的罹难,这一民间艺术从此成了绝响。那个瞬间,羌族历史因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出现了链条迸裂,记忆在口传身授中的民族生命、性格,及委婉传达着的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体系、情感模式一同遭到损毁,  相似文献   
12.
李行敏 《江苏政协》2008,(10):35-35
琅琊山欧老文章万口传,名山风景入名篇。蜿蜒山路通幽境,古朴亭台映碧泉。渺渺人怀贤太守,潺潺溪绕美林园。文明永驻佳山水,胜迹千秋画卷悬。同乐园(欧阳修纪念馆)忧乐关情天地心,与民同乐满腔忱。人随太守耽山水,地借奇文誉古今。亭畔甘泉遗惠泽,堂中清气拂衣襟。亲民勤政垂风  相似文献   
13.
14.
周均东 《思想战线》2011,37(6):135-136
西南边疆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繁衍生息在广袤山区和坝子的众多少数民族,大多拥有自己神奇瑰丽的民族民间口传文学。随着社会发展和民族变迁,曾在某一时期表现得多样性的文学样式,如今已几乎演化成了各民族的精神内涵。如果抛开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后殖民主义与东方主义等西化色彩十分浓厚的"霸权式"  相似文献   
15.
《妈妈的女儿》作为凉山彝族民间叙事长诗的代表作之一,常常在彝族新娘出嫁当日与同伴们共同吟唱。诗歌原本通过女儿之口表达出旧社会中彝族妇女对买卖婚姻的憎恶和对婚姻自由的渴望之情,现在主要表达新娘对父母的不舍之情。长期以来,这首长诗都以口传形式流传在凉山各地,由于其主题和语言通俗易懂,深受彝族群众喜爱。通过对《妈妈的女儿》的口传程式上的分析,助于我们更理解诗歌的结构和特点,有利于彝族民间叙事诗的收集和整理。  相似文献   
16.
徐晓光教授的新作《原生的法》立基于田野调查,向我们展现着贵州东南部苗族侗族人们别样的法律生活。通过徐教授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不需要文字的诗性秩序。生活于这个秩序当中的人们,以象征的方式创设着规则,以艺术的方式传递和适用着规则,以符号化的方式谋求制度补充。在享受这个诗性秩序带给我们的美好观感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苗侗人们独特的合法性论证路径。  相似文献   
17.
余未人 《当代贵州》2010,(14):45-45
<正>如今,我们的民间文学已经从口传进入了文字、书面、出版物,乃至于舞台、银幕、荧屏。要去寻找当年口传的原汁原味,就并非易事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序号:560类别:民间文学  相似文献   
18.
台湾土著少数民族的口传文学,从开天辟地、人类起源神话到射日神话、洪水传说乃至蛇郎故事等等,都与祖国大陆民族、特别是西南、华南少数民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却与日本、印度等地的对等故事有较大差别,显然处于中华故事圈的范畴之内。由此可说明台湾土著少数民族与祖国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联系。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民间口传文化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中活形态的精神产品,与一个民族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具有多元的社会及文化功能.这种功能主要包括制约和维系社会生产生活,强化民族的自我认识,承载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信息,传递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调节社会关系、人际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