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8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34篇
工人农民   14篇
世界政治   154篇
外交国际关系   86篇
法律   898篇
中国共产党   758篇
中国政治   1197篇
政治理论   252篇
综合类   34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361篇
  2013年   340篇
  2012年   394篇
  2011年   377篇
  2010年   384篇
  2009年   346篇
  2008年   342篇
  2007年   212篇
  2006年   174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81.
莎茹拉 《前沿》2012,(17):192-193
在我国北方这片幅员辽阔的土地上,先后出现过众多的少数民族,他们曾经建立过辉煌稳固的王朝政权,为我们留下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北方地区也历来是众多学者最为在意的问题之一.本文主要对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发展进行探讨,浅析影响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出现以及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82.
宋昕 《先锋队》2012,(15):54
民主一词的最早使用与民主实体组织的起源、民主思想的最先论述,均不在古希腊,而是起源于东方。就词源来看,中国远在公元前11世纪前后就开始使用"民主"一词,《尚书·多方》记载:"天惟时求民主","乃惟成汤克以,尔多方简代夏作民主"。  相似文献   
983.
拜师孔子     
"三人行,必有吾师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语,一句万事流传的为学之道。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上一直享有"至圣先师"、"千古圣人"的美誉,他所创造的教育模式,他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至今仍为  相似文献   
984.
礼品     
任炳 《前线》2012,(2):53-53
“送礼”,乃为表达尊敬和庆贺之意而赠送钱物的行为。其历史久远且代代相传,是人们婚丧嫁娶、生老病死、庆功贺寿、走亲访友的常见习俗。中国古代文献中对“送礼”不乏大量记述,《诗经》中就有“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的诗句,写男女互赠礼物以表衷情。“千里送鹅毛,礼轻仁义重”。作为正常的礼尚往来,  相似文献   
985.
江凌燕 《人民论坛》2013,(2):140-141
正当防卫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刑事法律制度,早在商周时期就已出现。在我国各代的刑事立法中也有较多的规定。但由于法律的时代性,古代正当防卫制度与现代正当防卫制度又有诸多不同之处,文章从正当防卫的立法体例、条件、处罚以及特殊规定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986.
<正>据调查2010年,我市入境游客166万人次,2011年超过2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1248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到GDP比重的5.8%。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日趋紧密,"近代百年看天津"文化旅游品牌效益不断凸显。但也不难看出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与发展天津文化旅游产业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987.
破格任贤     
胡昌方 《求贤》2012,(1):53-53
晋朝初年.武帝司马炎准备攻伐吴国.同时西部凉州戎羌猖撅犯疆.一时国家急需贤才猛将.虽然早有荐举人才的法律。但程序繁琐,难以应付紧张的局面。于是下诏求贤.要求各州县大力推荐优秀人才,不限人数。不限资历.朝廷自会破格任用。不久兖州推荐了一位名马隆的年轻人.荐举书中说马隆“智勇双全、颇具名节。”武帝立即召见.在问对中,马隆对时局的看法极得武帝的赞赏。  相似文献   
988.
张晋藩 《政府法制》2014,(27):62-63
自古就讲“致中和” 中国古代文献用“中”,也就是“不偏不倚”来比喻司法公正.孔子说“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百姓手足无措,必然招致社会的动荡.司法之所以“不中”,孔子认为是由于礼乐不兴的缘故.相反,礼乐兴则刑罚中,这就要求司法者具有良好的道德观和高尚的思想情操.刑罚得中之后会带来社会的和谐,即所谓“中和”,古书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也就是司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后世关于“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明刑弼教的种种议论,都是兴礼乐、致中和的进一步衍发.  相似文献   
989.
完元 《政府法制》2014,(32):34-34
在《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上记载:“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意思是陶潜送他儿子一个仆人,并写信告诉他:“以你每日的开销费用.你是难以自己供给自己,现在派一个仆人帮你砍柴汲水。”又《晋书·卷四十一·刘窟传》上有:“每所憩止,不累主人.薪水之事,皆自营给。”这里的“薪水”都是指砍柴和汲水.就是烧火煮饭之意,也可以称为“柴水”.  相似文献   
990.
中国古代的民间自治形式主要包含宗族共同体、民间自由组织的社团及半官半民性质的乡村基层组织三个层面。这种带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民间自治组织的形成既受到血缘、地域、环境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也受到特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风情等社会因素的制约。从社会治安管理及防控犯罪的角度来看,这种有别于政府强权的自治模式,也从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防范层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成为中国古代防控犯罪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