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15篇
中国政治   34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10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覃卫媛 《传承》2011,(23):62-63
处于飞速发展的后工业时代,教育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调整自身的行进方向,但教育的理念依然是为了人的自由、和谐与发展。在新的形势下,古代文学课程如何发挥其内在的价值,为受教育者提供既务实又提升自身生命质量的营养是教学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2.
本文主要论述老挝古代文学的三大特征,即:外来文化特征、地区和民族特征以及宫廷政治特征,认为老挝古代文学具有开放包容的特质,对老挝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3.
《思想战线》2013,(3):2
<正>张文勋先生是全国学术界享有盛誉的文艺理论家、中国古代美学专家、文学史家、民族文化学家、诗人,在全国文学研究界和高校中文学科中具有很高的学术声望。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论稿》、《诗词审美》、《儒道佛美学思想探索》、《华夏文化与审美意识》、《刘勰的文学史论》、《张文勋文集》等。张文勋先生于1948年入云南大学文史系读书,  相似文献   
34.
李潇云 《思想战线》2012,38(1):137-138
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审美惊奇并不占主流地位,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是文学艺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亦是审美活动得以继续进行的重要动因。以下拟从三个角度对中国文学艺术中的审美惊奇作初步考察。一、审美惊奇的文字学考察拨开历史的风尘迷雾,汉字的象形和会意显示出直逼本相的简洁与明快。  相似文献   
35.
虚怀应若谷     
<正>忙完工作之余,翻了翻报纸,一篇题为《"寻诗径"的悲哀》的文章吸引了我。"乾隆帝自诩是个‘风流才子’,酷爱作诗,他让人特意修了一条幽静的‘寻诗径’,闲暇之余便在这绿荫掩隐的‘寻诗径’上流连忘返,大发诗性,还真作了近万首诗。然而奇怪的  相似文献   
36.
远在先秦时期,庄子就在《知北游》中说":游乎太虚"。"太虚"的概念是指以"气"为基本元素所构成的宇宙和生命的本体,而这种"气"也正是在中国绘画史中特别是山水画史中最为重要的精神命脉。画家通过对"气"的完美、极致的表达,才使得在对自然中的山川溪流的主观描绘中具有了万般神奇的虚幻意味。  相似文献   
37.
不同的地理环境必然产生不同的地域文化,而不同的地域文化又必然产生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中国文学史上,历来有南北文学之分,南方文学清新,北方文学刚健。地理环境之所以能对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产生极大的影响,是文学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相似文献   
38.
诠释学视野: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三种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倩月 《求索》2005,(2):152-154
本文运用西方诠释学研究的方法,在中外已有的 诠释学研究背景下,研究中国古代早期文学批评中的三个 命题所蕴含的文学诠释的不同观念及取向。“赋诗言志”的 命题体现了对接受者主体的尊重;“以意逆志”的命题体现 了对文本和作者的尊重;而“诗无达诂”的命题则体现了对 文本与读者的双重尊重。  相似文献   
39.
天地快评     
《人事天地》2007,(9):62-63
李白的理想就是在闹市杀人,唐代风行男人争当“古惑仔”,古惑仔是李白对生命尊严的追求……34岁的北京大学古代文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讲师檀作文出了一本书,称要颠覆上世纪50年代文学史对李白的片面认识。  相似文献   
40.
袁志成 《学理论》2011,(12):302-303
学生自主学习是中国古代文学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可以弥补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时间的不足,也是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教学需要,还是大学教学对接社会教育的必然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贯穿课前、课中和课后,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包括学习的内容和方法,让学生的自主学习真正达到古代文学实践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