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9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0篇
法律   94篇
中国共产党   155篇
中国政治   411篇
政治理论   33篇
综合类   5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1.
美国英语的形成和印第安文化息息相关,印第安文化遗产对美国英语产生了重要影响。美国英语吸收了大量的印第安地名词汇,动物、植物名称,以及诸多社会生活等各方面词汇。美国英语以其宽容性和对印第安词汇的大量借入,使得17世纪英语成为美国英语不断发展和演变的真正起点。  相似文献   
712.
张永生 《中国减灾》2013,(2X):23-23
<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是《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雨水"这一节气的解释。古人云:"斗指壬为雨水,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民谚也有云:"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说的是雨水节气之后,冬小麦自南向北开始返青,这一时段是农家人小春管理、大春备耕的关键时期。"春雨贵如油",这一俗语既传达了春雨的稀缺,也透露出人们对春雨的渴望。古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很多与"雨水"有关的谚语。例如像"一滴春水一滴油,一厘春水一厘金"、"雨水雨,水就匀;雨水晴,水不匀"、"雨打雨水节,二月落不歇"、"雨水下雨春水好,雨水无雨春水少"等。从中不难看出"雨  相似文献   
713.
<正>一提养生,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有什么好食品或好的衣着能够使人健康生活,长寿延年。这里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应该因人而异,每个人的体质、职业、年龄、性别不同,怎么会有一套人人适用的方法呢?所以说,我们只能寻求一种规律,在规律之中再考虑个性需求。说到人,先要说到人种,世界上目前概括来看有三大人种,不同的人种,不同的聚居地气候、地理条件都关系到如何着装才有利。如欧罗巴人种,主要是居住在  相似文献   
714.
我在读书时,常听到教授瓷器鉴定的老师叶福芳谈起收藏界的一位朋友。是上海武警部队工作的领导。为什么会说起这位领导呢?因为他收藏的古陶瓷器相当精彩,尤对瓷壶情有独钟,并谓其收藏为“壶中日月”。这位领导就是在古陶瓷收藏界早已名不虚立的赵月汀先生。不久之前,作为杂志的记者。我采访了赵先生。  相似文献   
715.
颜东岳 《湘潮》2011,(2):49-49
兴国模范师是1932年8月组建的。当时虽然叫"师",但并不是正规部队,只是寓兵于农,即平时训练,战时出发,配合红军开赴前线作战,相当于民兵组织。指战员是从少先队、赤卫军挑选出来的优秀分子,辖5个团,1个特务营,共7000余人。师长钟元洪、政委谢远崧、参谋长邱会钰、  相似文献   
716.
提速阿克苏     
阿克苏,维吾尔语意为“白水”,唐为姑墨州,隶属安西都护府,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也是龟兹文化和多浪文化的发源地,素有“塞外江南”之美誉。  相似文献   
717.
<正>伊犁地区是祖国西北边陲一块美丽而又富饶的宝地,素有"塞外江南"之美称,这里地处中亚腹地,是古丝绸之路北道的要冲,东西文化荟萃,有13个主要民族。  相似文献   
718.
安徽名城歙县,古徽州府衙所在地,闻名遐迩的徽州三雕(木雕、砖雕、石雕)亦发源于此。近年来,歙县更是由于集徽派文化、建筑精华之大成的“徽商大宅院”而名声大振。“北有乔家大院,南有徽商大宅院”已成为歙县旅游业开宗明义的响亮导游词。  相似文献   
719.
略论中国地名文化对越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名是文化的载体之一,中国文化对越南的巨大影响也深刻地体现在越南的地名上,这一点学术界尚无系统的研究。举凡越南历史上的国名、政区通名、地名渊源解释、地名别名等等,无不受到中国文化的辐射,从而在越南各类地名的不同侧面上均烙下了深深的印迹。  相似文献   
720.
加强草原保护建设 巩固国家生态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是文明的载体,生态安全是国家生存安全的底线之一,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文明的消失往往是从这一地区植被的沙漠化开始的。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埃及和古巴比伦文明已淹没在一片黄沙之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