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2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20篇
中国政治   38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八路军抗战史陈列馆依托有美丽神话传说的凤凰山而建。凤凰山,又名凤凰台,古传曾有凤凰栖息于此地,而且整个山势亦呈凤凰双展翅的雄姿。八路军抗战史陈列馆建筑风格古朴典雅、雄伟壮观,建筑面积1.2万㎡,展览面积8000㎡,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一座全面再现八路军8年抗战光辉历程的军事专题陈列馆。  相似文献   
52.
<正>华蓥市是地质灾害多发地区。新年来临,华蓥市阳和镇33户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户,先后从山上地质灾害隐患区,搬至山下古朴典雅的偏岩子新村。据悉,这个总投资1200万元的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点,按照环保、宜居、美观、经济等要求,按中式明清风格连体别墅设计  相似文献   
53.
双石头村为门头沟区斋堂镇辖村,与川底下村毗邻,两村相距约2公里.因该村有许多体积近似,位置对称的天然巨石,村民称为"鸳鸯石",故以地物特征得名,沿用至今.双石头村海拔524米,村域面积5.76平方公里.村落处于东西两山之间狭长沟底的偏坡上,地势北高南低,面积4.5万平方米.全村分东、西两部分,由50余座山地四合院建筑组成.四合院依山而建,高低错落,古朴典雅,小巧玲珑.  相似文献   
54.
56岁的纳生,在2019年云南省民族文化“百名人才”专题培训班上格外显眼,皆因那一身色彩鲜艳并配有珠宝首饰的藏族服饰。这套服饰是她自己制作的,也是她日常着装。纳生介绍,藏族服饰各个地区材料、图案、装饰都有很大的差异,正所谓“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装”。德钦藏族服饰融汇了康巴服饰文化的优良传统,但也有本地区的特点,色彩艳丽、五光十色、典雅大方是其主要的特色。  相似文献   
55.
坝美之美     
久闻坝美之美,只因它沿袭着一个美丽的传说,那来自久远的召唤,让我们怀着好奇风尘仆仆而来。到了目的地,但见群山环抱处,茂林相拥间,半露出一溶洞,淙淙的清泉由洞内流出。一个巨型溶洞口呈现在面前,而洞口的船工已等候多时。登船穿行于溶洞,洞内一片漆黑,幽深宁静,神秘莫测,耳边只有船工摇桨激起的水声,黑暗中偶尔传来游客兴奋的一吼,余音绕空而经久不息。艄工们头顶的探路灯光,随小船的摇曳闪  相似文献   
56.
<正>11月3日至4日,平武县第二届白马王朗风情节举行,经过精心打造的景点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向世人揭开神秘的面纱。风情节上,集中展示了平武特别是白马人独特的民族风俗、生活习俗等,除节目表演外,还有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跳曹盖",以及擀毡帽、织腰带、长桌宴、圆圆舞等一系列民俗活动。眼下正是红叶点彩的季节,沿着蜿蜒的山路,远处巍峨圣洁的雪山依稀可见,白马藏族乡的风景如画卷般缓缓展开。这里有数千年历史的白马古寨,带着历史的沧  相似文献   
57.
戏台     
杨振宁故里合肥三河镇,有个古朴雅致又庄重凛然的花戏楼,其实就是一座楼阁式的大戏台。我去的时候,那戏台上正演《孟姜女哭长城》。身着湖蓝色戏服的演员,在薄暮的风里群袂飘飞.那唱词自喉咙里宛转流出,仿佛也落花似的被她缓缓抛洒在风里。一个前朝旧代女子的情之凄切与生之苍凉.都在那悠悠飘远的声线里了。  相似文献   
58.
万慧同 《民主》2012,(9):44-46
青岛崂山、即墨一带海边出产一种名为“试金石”的海卵石。赏石界将沿海地域所出产的海卵石统称为海淘石,意喻海浪淘洗之石,是对因海浪、海流的作用而成的无根籽石的统称。因青岛赏石界最早提出海淘石的概念,所以被认为是特指青岛所产海卵石。  相似文献   
59.
郑海 《今日民族》2012,(10):65-F0003
多年来,彝族服饰一直名声在外。在永仁县直苴村。我得到了近距离欣赏彝族服饰的机会。当地彝族同胞告诉我。每年正月十五,这里的彝族同胞都要举行盛大的服装比赛——赛装节。到了那时候,直苴的女人,都会穿戴上自己亲手绣制的衣裳。将一年的辛劳书写在衣裳上,将她们心目中的朴素清纯、妩媚典雅都绣在盛装里。  相似文献   
60.
中国画家通常用毛笔作画,手指画是一种特殊的绘画方式。手指画风格凝重古朴又朴素稚拙,仿佛古代石刻或壁画,产生三百多年来,一直受到中国人的喜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