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4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14篇
中国政治   16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正早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就有人喊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主张"全盘西化"。近百年的历史已经证明,"打倒孔家店"没有那么容易,中国的传统文化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仁义礼智信"的传统道德观念与当前我们正在大力提倡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不无相通之处。不能因为传统文  相似文献   
42.
朱晓慧 《前沿》2005,(12):231-234
中国古诗词以抒情为主要特征,以意象为诗词生命的主要元素,而意象以语符为外在载体。进入古诗词语境的语符往往超越了单个语符原有的所指义,而具有了深层的审美价值。解读古诗词,从语言层面看,是对语符的一种解码;从艺术层面看,则是对意象深层蕴含的感悟,是与作者心灵沟通的审美过程。  相似文献   
43.
贲卉贝 《世纪桥》2024,(1):97-99
近年来,随着当代年轻人越来越意识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古诗词备受人们关注,但在高职院校教学实践中古诗词的运用较少,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优秀的古诗词,简短精练,蕴含丰富的育人因素,音律、意境、情感之美等,不仅可以熏陶学生情操,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学生独立、高尚的品格,美化学生心灵,促进学生个人核心素养的提升。基于此,高职院校应从自身定位出发,基于学生的发展特点,不断完善与改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44.
吴文仙 《当代贵州》2014,(24):22-23
连续第三次举办的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十大读书人物"评选8月1日在贵阳揭晓,"十大读书人物"评选活动,体现了图书博览会在推动全民阅读的初衷之外,对于品质阅读的追求。十位获奖者自身热爱阅读,并且带动他人、奉献社会,其事迹堪为表率。  相似文献   
45.
霍健康 《当代贵州》2013,(17):60-60
孔子说要多读《诗经》,因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其实,在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诗词中,有很多带着历史的沉思、清廉的劝戒、高洁操守的诗词——廉政诗词。领导干部常读这些廉政古诗词,管窥作品中为官清廉的形象和为官贪腐的下场,以史为鉴,可加强廉政修养、当好清官、为民负责。  相似文献   
46.
1994年我退休后,享受着轻松快乐的晚年生活。没承想,从2002年后,我先后做了几次大手术。那段时间,病床上的我憔悴虚弱,行动要依靠双拐,情绪也极度悲观,仿佛生活一下子失去了色彩。  相似文献   
47.
墨仪 《中国减灾》2012,(3X):9-9
<正>我国古代的一些诗人,关爱大自然,时时感受四季的交替和万物的变化,他们善于观察生活,并思考生活中有关气象物候的知识,发现了周围事物变化的众多规律,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因此,在他们的诗词中便有大量描绘天气变换、记载物候现象的句子,写了许多关于气象的常识。我国的气象诗词由来已久,这些诗词从不同的侧面揭  相似文献   
48.
自我解嘲     
高占祥 《今日浙江》2009,(21):59-59
我在读中国古诗词过程中,发现不少名家如韩愈、刘禹锡、王安石、陆游等,他们在自己的诗词中,都曾使用过带有“嘲”字的词,譬如嘲弄、嘲诙、嘲讽、嘲嗤等,其大意为嘲笑、讥笑、戏谑。  相似文献   
49.
《党史纵览》2010,(12):52-52
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保存的毛泽东遗物中.有一些珍贵的古诗词歌曲磁带.这是1975年文化部组织几位艺术家为正在患眼疾的毛泽东录制的、其中8盒磁带上均录有同一首词.录了12遍之多.可见毛泽东当年对它的重视和喜爱程度.  相似文献   
50.
矛矛 《党政论坛》2008,(20):12-13
兴趣吴仪的兴趣广泛,从音乐到绘画,从医学到古诗词,还有设计、种花种菜等等都喜欢,总之她是一个什么都有兴趣,什么都想亲手尝试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