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21篇
  免费   242篇
  国内免费   34篇
各国政治   107篇
工人农民   60篇
世界政治   299篇
外交国际关系   247篇
法律   3744篇
中国共产党   1343篇
中国政治   2538篇
政治理论   952篇
综合类   2207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234篇
  2022年   222篇
  2021年   279篇
  2020年   276篇
  2019年   211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220篇
  2015年   423篇
  2014年   987篇
  2013年   753篇
  2012年   860篇
  2011年   822篇
  2010年   834篇
  2009年   807篇
  2008年   884篇
  2007年   725篇
  2006年   546篇
  2005年   494篇
  2004年   354篇
  2003年   340篇
  2002年   277篇
  2001年   231篇
  2000年   193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51.
翻译中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取决于翻译过程中语言之间的“对等语”或表达方式是否存在。但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言特征、文化背景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不可译的现象在翻译中就在所难免。本文主要从语言特征和文化两个层面对翻译中的不可译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2.
性骚扰行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性骚扰是指向他人发出不受欢迎的性信息。性骚扰行为会损害受害人身体、精神健康 ,导致受害人情绪消极 ,降低受害人交际能力 ,影响受害人婚姻关系 ,造成受害人经济损失 ,影响受害人职业发展。性骚扰受害人应认识性骚扰者的心理状态 ,冷静处理性骚扰行为 ,向性骚扰者明确态度 ,并且积极寻求帮助 ,以规避性骚扰行为的侵害。  相似文献   
153.
张高翔 《思想战线》2004,30(1):131-135
前现代性、现代性、后现代性意味着三种不同社会的范式转换或超越。宗教在其中呈现着不同特征:在前现代性中,宗教是一元的、垄断性的;在现代性中,宗教是多元的、具有世俗化的倾向;而在后现代性中,宗教除仍具有世俗化的倾向外,还具有灵性追求、教主崇拜、家庭式社区型小宗教团体等特征。这代表了后现代宗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4.
从婚内无"奸"到婚内有"奸",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然而在现代社会,婚内强奸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这已成为当前社会探讨的焦点问题.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男女两性关系的特殊性和已婚妇女相对于丈夫是否享有性的自由权利以及我国是否具备将婚内强奸行为认定为强奸罪的社会基础都将成为决定婚内强奸行为是否构成强奸罪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55.
杨长虹 《长白学刊》2004,1(1):56-58
马克思提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不仅标志着哲学主题的转换: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而且也标志着马克思哲学观的革命:从理论批判到实践批判.马克思以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把"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统一起来,确立了实践批判的价值理想、基本维度和当代视野,从而实现了哲学观的革命性转变.  相似文献   
156.
157.
158.
159.
义务冲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义务冲突作为排除犯罪性事由之一种在西方刑法学界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领域,我国学界对此则涉足甚少。在研究方法上,尤其是我国刑法学界对此多作静态意义的研究,没有从符合构成要件行为与排除犯罪性事由这种立体动态的关系中对其进行思考,我们愿稍作尝试。  相似文献   
160.
儿童证人问题的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心理认知科学发展的背景下,对儿童作证主体之适格性问题的争论已经转变为对儿童证言的可靠性的判断。儿童证人由于其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决定了其记忆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方面存在着不足,但不能因此否认儿童作证的适格性。相反,应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制订出相应可行的实践操作原则以提高儿童证人证言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