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99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编读往来     
《台声》2011,(10):112-112
尊敬的台声杂志社工作同志,您好!我是《台声》杂志的老读者了,由于我小区距离市邮局甚远,兼我已96岁高龄,身体行动不便,总是不能及时收到贵杂志,无奈之下随信附上人民币20元,订阅最近一期的杂志一本,盼能按时邮寄!  相似文献   
72.
易靖茗 《台声》2011,(10):68-71
9月16日,由来自台湾的21名获奖选手组成的“龙脉相传·共创未来——2011创意中国研习营”,结束了最后一站——上海站的行程,返回台湾。自此,由台湾《两岸彝报》和《台声》杂志共同举办的首届“写给未来的一封信”征文比赛活动圆满结束。  相似文献   
73.
编读往来     
《台声》2011,(11):112-112
【读者来信】 台声杂志社同志,我是《台声》的老读者了,对台湾问题一直都很关注,《台声》杂志让我对台湾有了更深入地五人识和了解,而新《台声》信息量更大,覆盖面更广,每个栏目都能让我从中受益,期待《台声》有更好的发展,支持《台声》!  相似文献   
74.
易靖茗  章庆雄 《台声》2014,(11):68-69
<正>10月15日至31日,由全国台联、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指导,北京市台联、台声杂志社、台湾精瓷艺术中心承办的"台湾陶艺家王素梅珐华彩瓷艺术展"在北京台湾会馆举行。全国台联党组书记梁国扬、中共中央统战部三局副局长傅铁生、北京市台联党组书记王兰栋、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李节、台湾精瓷艺术中心负责人林启明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开幕式并剪彩。中共中央统战部、台盟中央、国台办、文化部、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北京市相关单位以及来自两岸的嘉宾和专业人士约100人出席了开幕式。梁国扬在开幕式上致辞。北京市台联副会长郑大主持开幕式。  相似文献   
75.
郑宏博 《台声》2013,(8):104-104
6月25日,进入夏至的第五天,《台声》杂志协作理事会理事、台商董淑贞女十与其丈夫安迪先生,辽宁省台联副会长张百良等陪同,顶着炎炎夏日来到了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的烧锅营子乡看望学生。  相似文献   
76.
易靖茗  程朔图 《台声》2013,(1):34-37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坚持“反映台胞心声,服务台胞乡亲”办刊宗旨,坚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推动两岸交流交往  相似文献   
77.
李哲夫 《台声》2003,(1):8-9
转瞬间,我已经做了20年《台声》杂志的海外读者。20年来,《台声》杂志在海外发行经历了几次管道的调整,我总是幸运地能按期收到这份刊物。长期下来,我观察到《台声》从创刊、茁长到今天,它走过来的路程正反映祖国大陆过去20年来开放改革的轨迹:从相对拘谨到活泼解放,从片面政治化到多元民间化,从抽象“血浓于水”的民族意识到具体点评政策时局。回溯在大陆的老前辈台胞转折两岸间的爱国主义光荣的历史传记,并以新闻报道传播全国台联的多样活动,祖国大陆经建的日新月异,台胞在大陆的投资建厂,祖国河山的壮丽和两岸各界的文…  相似文献   
78.
陈孔立 《台声》2003,(1):10-11
全国台联一贯重视对台湾民情民意的调查研究,在和台湾同胞接触中,注意听取他们的意见,深入了解他们的心态,经常反映台湾同胞的意愿和要求,对于促进两岸的沟通,增进两岸的共识,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我认为这是台联的特长,也是台联的优势。作为全国台联主办的刊物《台声》,可以利用这个优势,在这个方面多做工作,把它办成一份有鲜明特色的刊物。优势与特色当前全国各种媒体多有对台专栏,还有一些专门对台的刊物,但似乎都办得差不多,你有的栏目,我也有。宣传方针政策、报道涉台要闻、介绍台湾情况、评论两岸关系、纪实专题报道、重…  相似文献   
79.
安东 《台声》2007,(7):44-47
20年间来祖国大陆求学的台湾学子累计已逾万人,每一个来大陆上学的台湾学生.来之前都知道大陆学历还不被台湾认可,但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大陆求学,他们很多人不是为学历而是为了专业和大陆的环境而来。不论是跟随父母生活在祖国大陆多年的台湾学生,还是从岛内来大陆来求学的台湾学子,以及毕业后在大陆谋求发展的台湾青年。他们来大陆求学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看好了这里“市场更大,机会更多”。“在大陆才有一种中国人的感觉”.“承认不承认学历是一回事.能不能学到知识和本领又是一回事”,“掌握更多的本领,才能更好地为祖国报效”。这些话也让记者看到了在祖国大陆求学的台湾学子的一份心意.一种期盼,一个梦想。值此台湾学子求学大陆20年之际,《台声》杂志邀请4位20年间在祖国大陆求学的台湾学子,讲述他们在祖国大陆的求学、生活,工作和他们的期盼和梦想。  相似文献   
80.
郑坚 《台声》2008,(1):1-1
1983年春,居住在祖国大陆的台湾乡亲,在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成立一周年之际,创办了《台声》杂志,以抒发台湾人民的心声。25年来,《台声》从祖国首都北京,向岛内外、向全中国、向全世界发出了台湾人民的心声。其主旋律是:台湾人民发扬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坚定地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道,积极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