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42篇
  免费   550篇
  国内免费   33篇
各国政治   276篇
工人农民   58篇
世界政治   967篇
外交国际关系   506篇
法律   17781篇
中国共产党   1653篇
中国政治   4777篇
政治理论   1069篇
综合类   4538篇
  2024年   114篇
  2023年   426篇
  2022年   379篇
  2021年   555篇
  2020年   651篇
  2019年   387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330篇
  2016年   498篇
  2015年   1038篇
  2014年   2624篇
  2013年   2250篇
  2012年   2679篇
  2011年   2916篇
  2010年   2401篇
  2009年   2434篇
  2008年   2337篇
  2007年   1907篇
  2006年   1605篇
  2005年   1299篇
  2004年   1094篇
  2003年   1011篇
  2002年   1016篇
  2001年   661篇
  2000年   551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71.
972.
973.
检察机关对公安派出所刑事侦查活动进行依法监督,是推进司法改革和完善执法监督水平的重要路径。从现有的监督制度和监督手段进行客观分析,有一定的局限性。按照中央司法改革精神要求和检察机关整体架构发展规划,检察监督职能需要调整和优化,以适应多样化的公安派出所刑事侦查活动。应从检察监督职能的改进和优化的必要性、实然性分析、局限性解析及优化路径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为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的公安派出所刑事侦查活动监督机制铺垫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974.
财产权是公民重要的人权内容之一,刑事诉讼应像重视人身权一样认真对待财产权。刑事涉案财物处理制度对公民财产权利影响巨大,司法公正要求刑事涉案财物处理应具有程序正当性。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仍将涉案财物仅仅限定为诉讼标的,缺乏将涉案财物置于整体社会情境下的思考,减损了物权价值和市场功能。我国刑事涉案财物的程序性处理制度具有碎片化、同质化、行政化以及目的单一化等缺点,应以"大社会"视角对刑事涉案财物处理制度进行系统性统一立法,并对物强制措施进行体系性和多样化构建,以及对其进行诉讼化的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975.
陈一 《时代法学》2020,18(2):60-70
清末以降的检察制度整体而言处在不断变革和进步之中,其文书的变化尤为明显,作为官方记录反映出司法现代化的进程。在检察制度建立之初,中国传统司法审判中最重要文书之一的批词被适用为主要的检察文书以为过渡,相应的起诉文书也初现雏形;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批词转变为近代化的规范文本,起诉书、上诉书现代化成型,其格式、内容也不断适应中央层面的现代化的改革需求,在短短二三十年间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然而形式上的检察文书快速转型与实际检察运作不一致的现象也凸显出近代中国在司法现代化过程中的根本性矛盾。  相似文献   
976.
最高检推行"捕诉合一"办案模式最主要的目的,即为解决当前检察系统内部存在的案多人少矛盾。而这一矛盾被激化的直接原因在于员额制度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施后,检察系统内办案力量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且办案工作量还有了大量的增加。尽管"捕诉合一"改革有助于解决当前检察院办案压力骤增的压力,但存在着诸多弊端,不宜作为一项长久之计。当前应强化外部监督措施,并改良其他制度以削弱检察院对"捕诉合一"办案模式的需求。  相似文献   
977.
历史主义、微观主义、结构主义和民族主义并不能对亚洲悖论产生的根源做出合理解释。东亚国家的"整体关联性"在于均处于国家现代化进程之中。它们在追求国家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却在不经意间成为"亚洲悖论"的深层根源。一方面,为实现国家现代化,发展就成为东亚国家最为显著的特征,由此造就地区国家间日益紧密的经济、贸易、金融和技术合作,甚至高度的经济相互依赖。另一方面,东亚国家在各个领域发展过程中与发展之后所出现的问题,虽然以国内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又不可避免地以集体诉求和集体心理的形式反映到国家对外政策层面,导致国家间政治与安全合作严重滞后。但是,即便东亚国家完成了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也并不必然意味着亚洲悖论就不存在,国家现代化进程的视角只能解释亚洲悖论的源起,并不能预测亚洲悖论的消失。  相似文献   
978.
《现代法学》2018,(2):182-193
我国立法中虽然没有出现"积极辩护事由"这个术语,实践中却存在类似的做法。关于这类辩护事由的司法证明如何展开,理论界争议很大,实务活动各式各样,没有统一标准。正视这一问题,结合我国的法治传统与司法环境,借鉴域外有利因素,将我国积极辩护事由的司法证明朝向既有利于控辩双方推进诉讼进程又有利于案件事实真相发现的方向发展,符合我国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中引入当事人主义合理要素的改革趋势。  相似文献   
979.
正在西方正式解除对伊朗制裁两个月后,詹雅尼的罪名被定为"尘世的腐败",这是伊朗刑法典中最重的罪状之一。当地时间3月6日,伊朗司法机构宣布,亿万富翁詹雅尼因欺诈、经济犯罪罪名成立被判处死刑。这一消息在伊朗国内引起巨大震动。这也是伊朗自1996年以后,就腐败案件判处的第二桩死刑案。  相似文献   
980.
莫诺·卡佩莱蒂通过对西方司法程序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欧洲法律改革出现了三大潮流:宪法化、国际化与社会化。首先,融合自然正义与法律正义的宪法正义不仅在美国亦且在欧洲逐渐成为法治的要素;其次,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促使与宪法同属于高级法的一系列国际性法律文件问世,跨国的法治保障进一步推进了国际化进程;再次,现代新型社会问题促使了司法模式从"压制型"转向"回应型"。这三大潮流促进了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但要让法律和司法的基本价值深入人心,更有赖于传统、教育和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