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2篇
  免费   14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368篇
中国共产党   35篇
中国政治   94篇
政治理论   34篇
综合类   12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司法权威的和谐理念就是指如何保证和维护司法内部在行驶国家权力时能够形成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并相互促进的和谐的机制并保证司法过程和司法结果产生公平公正效果的思想和理论支持,它强调的是司法权配置的合理性,司法运行过程的协调性和司法行为结果的公正性,是系统性和权威性在司法中的要求和体现。因此文章从司法权配置的和谐、司法过程的和谐和司法结果的和谐来论述了如何在和谐理念下树立司法的权威。  相似文献   
122.
依法治国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称为依宪治国,其要求所有活动的评价标准必须统一于宪法,接受宪法监督.司法权作为维系法律生命的重要权能对保障权力运行,实现权利保障和社会公正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宪法框架下重新架构司法权的监督制约机制,应树立司法权威观,摈弃司法权力观,完善司法权监督的自律性制约机制;且以宪法为依据完善司法权的外部监督.  相似文献   
123.
正一、构建信访司法终结制度。信访作为颇具中国特色的一项制度,一度成为权利主张的一种主要方式。但是,由此也引发了不少问题,其典型反映之一即是"信访不信法"。究其根源,虽然具有相当深厚的社会历史背景,但有必要回到规范分析的角度来审视制度不足及其完善的必要。国务院于2005年通过的《信访条例》第2条规定:"本条例所称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  相似文献   
124.
司法权独立行使和法官独立是法治的基本要义,是司法规律的内在要求.在强调司法权独立行使的同时,也无须讳言法官的独立审判.法院和法官的“双重独立”,能有效解决司法权运行中的“行政化”,有效促进司法公正和落实司法责任并推进司法工作的职业化发展.而“双重独立”的实现,则有赖于从宪法、法律和体制、制度层面作出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125.
公诉权和司法权作为现代刑事诉讼中非常重要的权力,在本质上具有同源性,都是国家权力在刑事诉讼中的变体。但同时二者又具有异质性,二者不能简单在国家的名义下而结合,这是与制度设计者或立法者的原意不相符合的。因此,必须理性地对二者的角色以及相互关系进行定位。因为这决定着刑事诉讼的良性运作乃至法治国的形成。从哲学的视角通过冲突——衡平的方法论对我国公诉权与司法权关系进行透视和分析,以异域的法制为借鉴,或许可以找到一条现实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26.
司法权对证券业的和谐介入,对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在我国的证券业监管中,司法权介入的适度性以及其与行政权互动的边界均较为模糊,因此,有必要对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7.
司法权威若干问题探究——以我国法治建设为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权是国家权力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维系社会公正的最后防线,因此对司法权威的理解和树立对于一个国家的法治建设事业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本文旨从比较中西方历史传统的视角对我国司法权威涉及的几个问题加以探讨,从而挖掘出司法权威屡遭冲击的一些根本性内因,继而对法治建设进程中司法改革的大致方向加以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28.
129.
关于我国现行行政强制执行双轨制模式的利弊,学界多有讨论。很多学者主张应当将行政强制执行权收归行政机关,但在制度设计上多有不同。在现行国务院机构改革及法治政府建设的大背景下,可将行政强制执行权视为行政机关的本源性权力(应然权力)和司法机关的延展性权力(实然权力),并在此分析框架下,寻求该种权利在应然性和实然性之间的平衡,由此探讨将各级政府的司法行政部门作为行政强制执行机构,并使得司法权回归至监督权的本质。建立以行政机关为主、司法机关为补充的行政强制执行模式,可以改变我国现行行政强制执行模式中司法机关沦为行政机关的执行机关的尴尬现状。  相似文献   
130.
法治国家之司法权:两大法系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才 《唯实》2002,(5):39-43
在现代国家 ,司法权监督其他权力 (执法权和立法权 )并对其运行的合法性行使最终裁判权。首先 ,法院行使司法监督权 ,其对象不仅包括行政执法权 ,还包括立法权 ,即对法律的合宪性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进行“司法审查”。其次 ,法院判例、司法实践是对法律规范的具体运用和细化 ,必然成为法的主要渊源之一。最后 ,两大法系各国都有统一的立法权和执法权 ,而司法权在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则呈现出统一与分立两种不同的体制。英美法系国家在司法权的运作与管理上更为民主和实用 ,因此 ,在这些国家的历史上 ,没有出现过大陆法系国家曾发生的剧烈的震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