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5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16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批判》中,吉登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的观点是需要批判的,对马克思剥削理论的批判,从"剩余"概念出发,否认马克思剥削对象即"剩余劳动"的界定。吉登斯的"剩余"概念与马克思的"剩余劳动"概念界定是不一致的,也不能从"剩余劳动"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的表现形式"剩余产品"、"剩余价值"出发,否定马克思"剩余劳动"概念;更不能忽视物质生产、生产力、生产关系对"剩余"的作用而抽象地谈论"剩余"。剥削正义与否,是与所属的生产关系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32.
鲁春霞 《世纪桥》2013,(5):30-31
当代著名社会学家、政治思想家安东尼·吉登斯在《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中,对马克思“异化”概念和涂尔干“失范”概念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两者在理论体系中的作用相同,并且具有一致的理论前提和矫正目标,但是两者对人的本性看法不同、对生产活动和社会分工作用的理解存在分歧,因而形成了关于如何消除工人非人性化状态的不同构想。  相似文献   
33.
游泓 《理论月刊》2008,(8):51-53
西方社会理论由于其诞生之初所蕴含的内在分歧,在今天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之中。在试图解决这个困境的研究理论中,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是一个杰出的代表。其中,他关于"社会实践"的理论应是核心所在,这为打破社会学知识体系中的一系列的二元对立,即主客二元分立和结构与能动的对立,解释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提供了非常具有启发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34.
全球化与文化的多元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全球化,作为当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特征,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对全球化问题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陆续出现的一系列的全球化思潮中.阿明和弗兰克等人的“依附理论”,萨伊德、德里克等人的“后殖民理论”,沃勒斯坦等人的“世界体系理论”,杰姆逊等人的“晚期资本主义化批评理论”,吉登斯等人的“第三条道路理论”和亨廷顿的“化冲突论”是影响较大的几种。  相似文献   
35.
吉登斯的社会分层理论集中体现在他的阶级结构化理论中。它以市场能力与准技术关系为轴心进行社会分层,将阶级关系作为一种社会结构,在阶级活动和阶级结构的互动中考察各个阶层的流动。依据“分工的规律是阶级划分的基础”的原则,可以解析其理论认识上的得失,阐明其理论在中国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6.
后京都时代,国际气候政治遭遇“吉登斯悖论”.“吉登斯悖论”语境下的气候政治难题是阻碍国际气候政治进程的关键因子,在“吉登斯悖论”话语框架内构建国际气候政治图景是气候政治的迫切命题.构建国际气候政治图景是破解“吉登斯悖论”的先导性步骤,其图景构建程式遵循“基准情形+理论命题+推论判定”的逻辑进程.后京都时代,国际气候政治剧场演绎并呈现“大国标签与集团谈判、双层博弈与非零和互惠、议题互嵌与政治敛合”的政治景象.  相似文献   
37.
郑伟 《理论学刊》2004,(1):62-65
吉登斯认为,由于全球化时代和后现代社会的来临,当代政治领域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无法用传统的政治模式加以解决,必须应用新的政治模式来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那就是“生活政治”模式。为此,他提出了“生活政治”观,主张应实现由解放政治向生活政治的转变,把二者结合起来,从全新的角度来处理当代世界所共同面临的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38.
个人主义在当代社会学语境中是极其重要的现代性主题之一,如果追溯经典,可以发现早在涂尔干的时代——社会学诞生之初——对个人主义的关注就已经极为明显。在这位社会学奠基人的著作里,个人主义被放入社会决定论的大框架中,并以宗教功能为铺垫,以社会分工为主要线索,加诸道德科学的信念,呈现了颇具价值与特色的个人主义理论。吉登斯在《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中零散地关注了涂尔干的这种思想,试图在总结吉登斯之解读的基础上,结合涂尔干原著,厘清其以宗教功能和社会分工为基础的个人主义思想逻辑。  相似文献   
39.
在社会学理论的传统中知识与行动关系的研究方法论有两种知识押或行动模式:强知识弱行动的社会知识论(知识社会学或者社会学知识论)、强行动弱知识的社会行动论.尽管在知识社会学和社会行动论的研究范式中力图调和这种对立的视角,但收效甚微;而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则在调和知识与行动的二分模式中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这个研究为知识行动论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和社会学想象力.  相似文献   
40.
王毅 《求索》2014,(8):72-76
"社会-个体互构"是社会整合机制的本真状态与本质要求。它是在吸取了从马克思到吉登斯等哲学家哲学思想的基础上,以社会规范性、个体主动性为依托,突出强调社会分化、社会整合,将社会实践、交际理性、规则、主体融合为一体的社会结构的发展趋势。其意在摈弃社会单构和个体单构的社会整合观,既发挥社会规范性,又弘扬个体主体性;既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整合理论的创造性的现时代发挥;既关系到理论问题架构的梳理、重组,也预示着马克思主义整体在中国的发展前途,是我们在推进社会主义社会整合发展的道路上面临的重要理论和实践课题,只有充分认识好"社会-个体互构"的社会整合机制的本质特征、组织及方式,才能合理、有效运用这种整合机制,对中国社会进行有效整合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