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篇
法律   19篇
中国共产党   47篇
中国政治   63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2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王充闾 《辽宁人大》2008,(11):48-48
张学良将军幼读私塾,曾就学于六位名儒,打下了深厚的古文功底。他不仅精通书画,而且,诗也写得很好,与诗人、书画艺术家素有广泛的交往。 1933年他被迫辞职,赴欧洲诸国考察,翌年1月8日乘船回国,历时八九个月。著名诗人柳亚子与他相会于南京,曾有诗相赠:  相似文献   
182.
潘攀 《中国律师》2008,(2):86-86
2008年1月5日,北京画院美术馆,一场名为“爱心·艺术”的书画界名家作品展在此举行。 娄师白的《和谐》、刘大为的《任重道远》、王明明的《板桥吟诗图》、杨延文的《浣纱》、欧阳中石的书法《依法治国》等作品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观看。画家们极尽笔墨技巧之能事,在尺幅之间营造出一种“气象万千”的审美效果,而行笔稳健、流畅自如的书法佳品则让人目光为之一爽。  相似文献   
183.
前些时,吴素秋女士八十寿辰雅集,席间谈起了卤煮小肠,想起小肠陈80年代末开业时的一次戏剧名家们的雅集。当时地点为前门中和戏院南侧、专营“卤煮小肠”风味小吃的国华餐厅。参加聚会的戏曲界名家有张君秋、常香玉、吴素秋、魏喜奎、荀令莱、孙毓敏、欧阳中石(他不仅是书法家,更是一位奚派名票)等。当然,还有“小肠陈”的传人陈玉田、陈玉昆老师傅,还有远道而来的美籍华人书画家、戏剧家邹韦潞先生等。  相似文献   
184.
陈光顺,1942年生,河南洛阳人,现为神笔王铎书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风雪牡丹第一人”、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他毕业于郑州艺术学院美术系,四十余年来致力于中国画研究,主攻写意牡丹,善画清风高雅之梅、兰、竹、菊、荷。作品师承古今,功力深厚,画风雄健奔放,具有鲜明的个性风格。其作品为海内外纪念馆堂及国家领导人收藏。  相似文献   
185.
杨建民 《党史纵横》2009,(11):47-50
1948年8月25曰,香港《华商报》“茶亭”副刊开始连载郭沫若的长篇自传体散文《抗战回忆录》。“回忆录”主要写的是作者在上海、南京失守,国民政府准备保卫大武汉而最终又放弃那一段经历。在写到长沙大火,退驻桂林,准备撤退到重庆时,郭沫若将离开香港,回忆录也在此告一段落。  相似文献   
186.
【周有光:“我的功德还不圆满”】我与周有光先生相识十五年,未通过一次电话(因他耳聋),信也只有八通。他的信千篇一律,都是用老式四通打字机打印的,只有一通是手写。说来有趣,2010年我想编一本自己收藏的《名家翰墨》,陡然发现没有老寿星的墨宝,于是我设计了一个“圈套”,着意给他邮去一张红方格笺纸,请他下次回信写在这张纸上,始有这封手写信。此信内容独特,是他自创的格言式警句,写法别致,分行书写,忽高忽低,且把一叶笺纸写得满满当当,末了还署上他的时年“105岁”。周有光说“匹夫有责”,那绝不是世俗所云、随便说说那种,我们可从他晚年的作品《百岁新稿》《拾贝集》《朝闻选集》中读出来。他对教育,尤对青少年的成长十分关心,2009年他给温家宝总理写信就专说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7.
水峙山流     
在湖南省永州市现存的历代名家石刻中,水峙山流是一个特例。该石刻为榜书,长115厘米,高40厘米,镶嵌在永州市宁远县九嶷山瑶族乡西湾村某村民家的门楣上。此书最大特点就是态势险峻,在不对称中求对称,于不和谐中求和谐,结体开张,篆隶兼备,精气神流溢于笔端,似动不动,不动似动,为何绍基榜书中的精品力作。  相似文献   
188.
<正>由我院(天津市中华文化学院)和市黄埔军校同学会市发展海河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台湾双清文献研究学会共同主办,以两岸同根脉,翰墨寄深情为主题的第二届海峡两岸书画名家作品交流展,于10月24日至26日在市文联美术馆开展。民革中央副主席、市政协副主席、市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学院)院长田惠光,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刘民选,台湾双清文献研究学会创办人陈进乾,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唐云来在开幕式上致辞。我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王国瑛,副院长王竞、殷延宏出席了开幕式,开  相似文献   
189.
无价之宝     
作为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的家书史也是一部书法史。从魏晋时期至近现代,许多著名书法大师的传世作品是以家书形式流传下来的。此外,这样的家书还衍生了集邮、印章、笔墨纸砚等文化收藏活动和具体的实物价值。传世的家书原作中,最著名的当属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一方面是作品本身艺术价值极高,的确是书法极品;另一方面,它们备受历代名家推崇,尤其受  相似文献   
190.
以《人物志》为代表的魏晋名家被历代史家列入名家,并非如牟宗三所谓只是出于“历史的因缘”,而应有其“本质的理由”。魏晋名家“以物观人”与先秦名家“以物观物”同属“以物观之”的知性方法,二者构成了具有家族相似性的学派联盟从而区别于中国古代的其他学派。不过,魏晋名家也继承了儒家的知人之学,这不仅表现在对“知人”之课题的承接,还表现在对由儒家的人本主义所生发的鉴识人才的精神和情怀的开拓。因此,魏晋名家是一种融汇了先秦名家和儒家的学术流派,既可以视为一种新名学,又可以看作一种新儒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