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7篇
中国共产党   76篇
中国政治   60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9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盛大林 《中州统战》2001,(12):32-32
湖南省株洲市某重点中学老师尹建庭被除名事件,再一次把上学读书究竟为了什么的话题推向了高潮。虽然眼下最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尹老师究竟该不该受到如此严厉的处罚以及将尹老师除名是否合法,但人们还是把注意力更多地投向了尹老师的那几句有点石破天惊的名言:“读书就是为了自己”、“读书是为了将来挣大钱、娶美女”。很多人都对这几句话进行了义正词严的指责,指责的声音虽不尽相同,但最一致也是最有力的说法是,即使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持有尹老师那样的观点,但在教书育人时,也应该向学生灌输那些崇高的理想,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远大…  相似文献   
52.
<正>著名史学家范文澜精熟古代的名家名作,具有高深的古典文学素养。对史学、文学、经学都很精通。他的"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自勉联作为治学名言更是广为人知。范文澜在学术领域成绩斐然,被誉为"国学名家"、"史学大师"。他很敬佩毛泽东诗词恢弘的意境、深邃的思想和高超的语言艺术。积极、热忱地把毛泽东的名作《沁园春·雪》译成白话文,开翻译毛泽东诗  相似文献   
53.
历史的背影     
《新民周刊》2012,(34):97-97
只有极少数人会在历史上留下个人印记,并成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作为最早登上月球的两名宇航员之一,近日去世的尼尔·阿姆斯特朗曾在月球上迈出人类的第一步,他那时说出的名言:"这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相似文献   
54.
张贴于办公场所的一幅幅清新图案和名言警句组成的版图,不仅美化了环境,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塑造着置身其中的人们。  相似文献   
55.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讲话出处】2015年11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任何蓝图都不会自动变为现实,实现上述目标,需要亚太各成员携手并肩、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56.
铁肩与妙手     
张士河 《山东审判》2013,(3):117-118
一直很喜欢李大钊先生的名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近日读史,才发现自己又犯了不求甚解的毛病:原来此句出自明代忠臣杨继盛,是他在甘肃临洮超然书院讲学时所撰,原句为"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大钊先生不过是秉承了拿来主义的精神,将"辣"改为"妙",一字之改,使这一名句广泛流传。杨继盛(1516—1555),字仲芳,号椒山,直隶  相似文献   
57.
易水长 《新湘评论》2010,(18):36-36
"让干部受教育,使群众得实惠",这句传颂甚广的至理名言何处出典?翻开曾庆红同志"七一"前出版的《关于党的建设工作》一书,找到了出处。2001年农历正月初四,曾庆红带着几个同志利用过节的时间到江苏、湖南调研,实地调查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情况。  相似文献   
58.
锦句名言     
改革有风险,但不改革党就会有危险!——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我觉得,你把所有的人都得罪了,也就谁都不得罪了。这就是辩证法。——国家审计署原审计长李金华大家都在嘲笑俄罗斯,但我知道俄罗斯将来一定会发  相似文献   
59.
宇芬 《求贤》2007,(5):30-30
美国一家著名媒体进行了一项有趣的问卷调查:你最喜欢哪句格言?被调查的人有政治家、文人、艺人、商人、大学生、家庭主妇、律师、医生等;问卷也提供了几百条格言供大家选择,有名人名句、地方谚语、哲理格言等。但结果出乎意料:有近七成的人选择的不是格言名句,而是一句再普通不过的地方谚语——人最好的朋友是自己的十根手指头。  相似文献   
60.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这类唯心的相对主义名言,溯源于战国时代庄子的《齐物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