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7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梧州两市民按提示操作被骗4万多元。2008年7月6日凌晨4时左右,梧州市民李某因急事要去外地,来到大南路某银行的柜员机取钱,在插卡正常操作后,柜员机出现系统出错,请与银行联系的提示。这时他看到柜员机面板上有张告示,内容为:由于本行系统正在  相似文献   
12.
13.
任炳文 《党建文汇》2008,(10):32-32
近日,一网友在某网站里发帖子,声称重庆南坪某餐馆在醒目位置标注“斗地主赢了钱不说的”,“买了好车不借的”,“打麻将将专和老丈人的”,“点菜很积极,埋单时上厕所的(或外出打电话的)”,“穿西装打领带的”五种人不接待。大多网友对此表示匪夷所思,餐馆为何不接待这五种人?  相似文献   
14.
赵治国 《求索》2007,(8):220-222
征兵制度是晚清新政时期军事改革的主要内容。清廷认识到实行征兵制的必要性,而这些认识集中体现在中央和地方颁布的各类征兵文本中。在实际过程中,因练兵处规定的营制饷章略显粗略,各地刊布的征兵告示对其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使其更具操作性而有实效。但是,因为清廷练兵目的的狭隘,导致“寓征于募”转变为招募本地人当兵,这种转变直接体现在各地的募兵告示中。  相似文献   
15.
《新湘评论》2010,(7):10-10
纽约一个儿童游乐园大门口的一块牌子上写着:“成年人必须在孩子陪同下方可进入。”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人习惯于用合同的方式来解决各种财产纠纷和社会矛盾。禁约合同是古代合同类型之一种,多是同族、同村人等为禁止盗窃、禁止砍伐树木、保护荫木来龙水口等事务,共同立约承诺并议定罚则的合同文书。部分禁约合同,由于请求官府支持,而转化成禁约告示、禁约碑,约束范围扩大、效力上升,已可视为乡规民约。禁约合同本身没有外部约束力,其内部约束力是传统合同"信"价值的表达。禁约合同是私人间由于财产的共有或公有产生一种调和权利纠纷的自发秩序,也是地缘社会维护生活安宁,将一些陋习予以禁止,共同约束自身和抵御外来侵犯的约定。然而,从禁约合同、禁约告示、禁约碑等的整个体系来看,禁约产生和运行是需要外部保证的,这种外部保证就是国家法或官方的支持。据此,禁约合同才能发挥基层社会调和权利纠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廉政瞭望》2012,(22):6-6
一天下班回家,我看见几个人围在小区门口,不知在做什么。过去一瞧,原来他们正在张贴公示,正当我打算细看到底是什么内容时,其中一个彪形大汉挡住我说:“有什么好看的,快走!”我是小区业主,凭什么不能看,我使劲儿往里凑,没想到却被他们几个推出来,还威胁说:“惹急了当心哥几个揍你!”我一个人势单力薄,还是走为上策。可没走多远,就看到他们对着告示拍照,然后又撕下告示,迅速离开。我一头雾水。  相似文献   
18.
赵元波 《政府法制》2014,(23):42-43
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孙叔敖在苟陂县一带修建了一条南北水渠.这条水渠又宽又长,足以灌溉沿渠两边的万顷农田,可谓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可是一到天旱的时候,沿堤的农民就在渠水退去的堤岸边种植庄稼,有的甚至还把农作物种到了堤中央,致使水流无法畅通.  相似文献   
19.
日前,笔者下乡调研时得知,某乡镇整修集镇主干道时,修了两次才修成。第一次整修时,采取全封闭的方式,并在入口处贴出告示:“禁止通行。”由于这条主干道是相邻乡镇之间的必经之路,过往车辆及行人无法绕道,结果封闭的路障不知何时被人移开,路面也被轧得稀烂。第二次整修时,他们改变了思路,采取把路分成两半的办法,左边任意通行,右边封闭施工,待右边修好后再反过来。同时,也贴出告示:“今天的一时不便是为了明天更加方便,谢谢您的理解与支持。”最终,既保证了路面的正常施工,又没有影响车辆行人的通行。  相似文献   
20.
胡健 《政府法制》2009,(7):13-13
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最先入眼的是什么?答案一定五花八门。有人爱的是美食,有人瞧的是美女,也有人看的是美景。我这个人就有点怪,先人我“法眼”的往往是这个城市的“标语”和“告示”。如果说城市是有生命的机体,那么这些花花绿绿的标语和林林总总的告示,就是陌生人和这座城市沟通的媒介,他们会无声地向你展示这座城市的零散琐碎、快乐忧愁和运行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