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95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76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339篇
外交国际关系   547篇
法律   223篇
中国共产党   1388篇
中国政治   2247篇
政治理论   295篇
综合类   43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423篇
  2013年   439篇
  2012年   492篇
  2011年   604篇
  2010年   451篇
  2009年   600篇
  2008年   473篇
  2007年   382篇
  2006年   289篇
  2005年   322篇
  2004年   192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作为国际规范结构的国际制度 ,源于国际社会各行为体之间的互动 ,大多采取具有约束力的协定或法律的形式 ,是具有权威性、关联性和自由主义色彩的多边制度。在无政府的国际社会中 ,国际制度对相关行为者的行动构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加速制度内的信息流动 ,促成了不同层次的国际合作 ,并提出了通过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以实现全球事务治理的有效途径 ,大大降低行为体国际交往的成本 ,保持了国际关系的连续性 ,成为国际体系稳定发展的推动力。因而 ,在国际制度话语中 ,世界和平的构建便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2.
和平、发展、合作是当今时代的主流,但其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世界和平最大的挑战来自单边主义和恐怖主义,这同以“和”理念为核心的宗教文化和合和文化精神相抵触。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是时代精神和“合和”传统的体现。  相似文献   
83.
全台研 《台声》2005,(1):16-16
一、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5月17日受权就当前两岸关系发表声明。声明认为,当前两岸关系形势严峻,坚决制止旨在分裂中国的“台湾独立”活动,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是两岸同胞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声明重申了“五个决不”,正告岛内“台独”分裂势力:“台独”没有和平,分裂没有稳定。这次声明首次把“反独”列为“最紧迫的任务 ”。 二、国家主席胡锦涛11 月20 日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会见美国总统布什时强调,“台独”将断送台海和平,并将严重破坏亚太地区的稳定和繁荣;中美双方都应站在…  相似文献   
84.
从1937年“七七事变”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蒋介石作为掌管国民政府党政军大权的核心人物,他的对日外交思想直接影响着中国的对日外交决策和军事决策。这期间蒋介石的对日外交思想主要表现为“抵抗中求和平”、“抗战外交”、“和谈外交”,其外交思想反映了他既战既和的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85.
文章从中国和平崛起的内涵谈起,分析了和平崛起过程中面临的一些挑战和周边环境对中国崛起的不利因素,进一步指出我们应沉着冷静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86.
中国和平崛起符合我国的战略利益,它是我国综合国力全面提升的过程。其中,软权力既是推动我国和平崛起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和平崛起的重要指数。它是硬权力的重要补充,具有硬权力所不能及的特殊作用。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我国要实现和平崛起离不开对软权力的培育和运用。  相似文献   
87.
论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平崛起”是中国外交的新思维,是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对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国际环境有利于中国和平崛起,和平崛起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88.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并非一个悬设的概念或虚幻的理念,它有着深刻的现实关怀和鲜明的实践旨向。纵观近几年习近平所提出和阐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实践层面基本围绕着建设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发展和维护国际秩序三个层面来考量。世界和平,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首要目标和价值诉求,持久和平与普遍安全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条件。走共同发展之路,实现全球的共同繁荣、共同富裕,是维系共同体生活的坚实物质保障和经济基石。推动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构筑并维护国际秩序的和谐有序,促使人类走向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新世界,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最终实践旨归。  相似文献   
89.
当前东北亚地区扑朔迷离的形势可视为朝鲜核试验、萨德入韩以及美国的"亚洲回归"政策共同、交互作用的结果。美国的"亚洲回归"以及转而实施"亚太再平衡"政策其旨在应对中国的崛起,对中国进行"战略封锁"。在此背景下,朝鲜核试验(第四、五次)、朝鲜频繁的导弹试射、韩国部署萨德系统等破坏了东北亚既存的和平共处和战略均衡局面,大有使韩美日和朝中俄回归到"冷战式对立"之势,东北亚可能再现"新冷战"格局,地区"安全困境"也将日趋严峻。本文认为,美国积极推进"萨德入韩"的根本动因在于:一方面向日益紧密的中韩关系打入楔子,另一方面要实现对中俄的战略遏制。韩国同意部署萨德本身,一方面是没有充分认识到它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则是明显的战略误判。"萨德入韩"使得半岛局势急转直下的同时,也使得半岛成为东北亚各国回归传统战略博弈的主战场。中国之所以对韩国同意部署萨德的行为产生怀疑并敏感的反应,原因在于萨德系统不能有效应对朝鲜的攻击,而是为了弥补美国应对中国的导弹防御系统(MD)的缺口。从这种意义上说,部署萨德的负面影响将日益凸显:一是它并不能减少朝鲜的安全威胁,反而有可能刺激朝鲜而使得韩国更加不安全;二是中韩关系将因此严重受损,两国政治、经济、人文交流与合作必将受到冲击;三是东北亚地区将可能再次回归到两极对立状态,朝鲜半岛的安全困境将日益深化。  相似文献   
90.
南昌起义具有无可取代的历史地位和伟大的历史意义。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启了中国共产党创建新型人民军队的新阶段,拉开了党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宏大历史序幕。重温历史,展望未来,南昌起义仍然能给我们以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