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2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篇
法律   189篇
中国共产党   116篇
中国政治   278篇
政治理论   81篇
综合类   92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41.
明清之际藏传佛教东渐,从明初至清中期出现了一个金属铸造佛像的高潮,其铸造精湛,金属以铜为主,亦不乏银和金质的佛像.藏传密宗佛教中有着许多出身繁杂的神祗,许多是从佛教传布区的俗信中发展出来的.……  相似文献   
42.
《上海支部生活》2010,(2):60-60
期待“第一脚”的造访 英国人在新年夜甚少外出,或者几乎不出,喜欢的是在家里与一家人围炉守岁,听子夜新年的钟声。但在子夜钟声敲响之后,大家立刻奔赴教堂,大唱《辞岁歌》:“你对旧日的朋友能不怀念?你对旧日的岁月能不怀念?旧朋友、旧时光我们爱它!来!我们为它干一杯!干!”有时也跳跳舞,但不是狂欢。  相似文献   
43.
A先生可能是我,可能是你,也可能是任何人,他是中国最普通的一个三口之家中的丈夫和父亲。 谁动了Mr.A的税单 在西方,“纳税人”的概念就等同于“公民”。突出的是纳税人对政府的义务和权利。而在以流转税为主要税种的中国。很多“税”被隐蔽在了商品的价格之中。  相似文献   
44.
公元一九四九,金秋十月之元,在乾坤之峰都、太极之伟岸、京城之红楼,一位伟人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时,红日高照,金风送爽,凤凰来仪,中华定鼎,立国共和,人民为魂。上溯五十万年,先民穴居野处,钻木取火,茹毛饮血。此虽野性原始,然则骨血永传,后裔繁衍无尽。  相似文献   
45.
本文从个案出发,阐述了婚后所得的财产并非都是夫妻共同财产。文中指出在处理个案时,我们不能机械的套用法条,而要遵从公序良俗,探寻当事人的初衷,根据具体情况来灵活运用法律的规定。  相似文献   
46.
契约自由走向公序良俗是历史的发展趋势,也是民法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但是公序良俗存在一个判断标准,一般认为,公序良俗要评判的并不是当事人的行为,而是当事人所从事的法律行为。因此即使当事人所从事的行为是应该受到谴责的,但其所从事的法律行为却可能是有效的。当公序良俗与意思自治不是严重冲突时,公序良俗与意思自治应该在各自的领域各司其职,这样方能做到一张一弛,相得益彰。否则契约法的未来会在公序良俗的势力无限扩张的情况下走向死亡。  相似文献   
47.
刘育新 《学理论》2008,(4):95-96
与杨克炎先生相识于一次楹联界人士代表大会上,通过了解知道,他是一位热情诚恳、性格直爽.却又循规蹈矩,很少市侩气的人。其楹联作品极富个性特点,联作直接反应现实生活,富有时代气息.题材广泛.地方特点明显。其语言运用更是个性突出,亦庄亦谐,亦雅亦俗,生动鲜活,清新流畅。一些古代经典词语、东北的方言土语,他都恰到好处地入联,绝没有生搬硬套的痕迹。而一些动词、形容词的恰当运用更见功力.使其联作增色不少。这一切都是形成其独特楹联风格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8.
上世纪50年代末期,英若诚在成功地扮演了《骆驼祥子》里的车厂主刘四爷以后,又接受了扮演《茶馆》里买卖人口的老刘麻子和小刘麻子的任务。毫无疑问,这既是一次机遇,又是一次挑战。  相似文献   
49.
《支部生活》2008,(4):15-16
问:哪些人属于《劳动合同法》适用的对象?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相似文献   
50.
朱相远 《同舟共进》2010,(12):61-62
楚人宋玉曰:“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蕨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目前,“三俗”之风已“侵淫溪谷”久矣,若再任其发展到“盛怒于土囊之口”,就为时晚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