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57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78篇
各国政治   96篇
工人农民   39篇
世界政治   16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4篇
法律   830篇
中国共产党   2447篇
中国政治   2900篇
政治理论   1411篇
综合类   178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80篇
  2015年   252篇
  2014年   611篇
  2013年   613篇
  2012年   798篇
  2011年   856篇
  2010年   721篇
  2009年   739篇
  2008年   783篇
  2007年   596篇
  2006年   530篇
  2005年   534篇
  2004年   462篇
  2003年   345篇
  2002年   389篇
  2001年   265篇
  2000年   234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当代中国哲学界公认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而选择哲学基本问题的视角或视点是多式多样的。从不同的哲学派别、体系、时期出发,人们的选择必定不同。从不同层面上看哲学基本问题是变化的。  相似文献   
132.
中国警察职业倦怠问题解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职业倦怠是指一种由工作导致的身心俱疲状态。警察职业倦怠的表现与影响都包括三个方面。导致警察职业倦怠的因素主要来自工作、生活、个体和社会。应通过引导警察正确认识职业倦怠、运用心理疗法缓解压力等方法预防和缓解警察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33.
杨长虹 《长白学刊》2004,1(1):56-58
马克思提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不仅标志着哲学主题的转换: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而且也标志着马克思哲学观的革命:从理论批判到实践批判.马克思以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把"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统一起来,确立了实践批判的价值理想、基本维度和当代视野,从而实现了哲学观的革命性转变.  相似文献   
134.
公有制主体地位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内涵问题,是国内外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界长期关注的一个重大基础理论问题.从哲学、经济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在规定整个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的视角上,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科学内涵,应当是指公有制占据主导地位,而不是指公有制占据多数地位.少数占据主导地位的公有制经济,也能够规定整个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所谓公有制占据主导地位,实际上就是公有制占据宏观调控地位.所谓社会主义经济,实质上就是主要由此所规定的普遍幸福主义的经济.因此,在适当的时机,我们也应当考虑将"公有制主体地位",正名为"公有制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35.
王彬  褚晓琳 《桂海论丛》2004,20(5):62-65
米尔恩人权哲学通过对先验人权观的批判,以低度道德作为其权利体系的理论起点,这有利于消除人权国际保护中的政治化趋向;低限人权概念是米尔恩人权哲学体系的理论内核,它在人权国际立法中具有可操作性,使人权国际保护从理论必然性走向了现实可能性;普遍人权命题是米尔恩人权哲学体系的理论诉求,普遍人权命题意味着人权主体的普遍性和人权标准的普遍性,并调和了不同人权价值的对立,从而为人权国际保护的对话提供了理论平台。  相似文献   
136.
孙小礼 《新视野》2003,2(6):60-62
历史的经验说明,科学的发展需要哲学,哲学的发展需要科学,两者应是相互促进的。面对21世纪的新问题、新挑战,科学与哲学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和相互合作。科学方法论是联结科学与哲学的桥梁和纽带,是科学家和哲学家都感兴趣又都能有所作为的一个研究领域,其研究成果有益于科学和哲学的融合。  相似文献   
137.
作为世界观的历史唯物主义——论马克思实现的哲学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创立的新唯物主义是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建立在生存论基础上的“历史生存论”。要正确理解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的总体性质和马克思实现的哲学变革的实质,必须合理地解决以下三个关系:辩证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历史科学、历史观和世界观的关系;哲学观、世界观和本体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8.
哲学思维方式,属于哲学理论的内在思维逻辑,表现着哲学对待事物的方式和处理事物的方法。这种思维方式是人的存在状态的观念形态,它的转变根源于人的存在状态的变化。因此,随着人的存在状态的变化,我们的哲学思维方式也要不断地转变。“三个代表”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最重要的是她从哲学的思维方式上完成了又一次历史性改造的转变。只有把握“三个代表”思想的哲学思维方式,才能真正掌握她的精髓,深入地思索和体悟她的深邃的内容、创新的精神和伟大变革的关键。如果以传统的思维方式去看待新理论,或将新理论纳入旧…  相似文献   
139.
140.
社会转型期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根源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利益剧烈碰撞、调整的社会转型期,人民内部矛盾有明显增多的趋势并且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利益相关性凸显、群体性矛盾增多、矛盾对抗性增强、党群、干群矛盾突出、处理的难度增大。社会转型期人民内部矛盾的产生主要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以及心理四个方面的根源。坚持改革、推进发展,夯实经济基础;提高政府汲取能力,加大公平优先的二次分配力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关注弱势群体实际困难;建立不良情绪的宣泄机制以及人民内部矛盾的预警防范机制;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依法治官”。以上是我们预防、化解社会转型期人民内部矛盾的应有及可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