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16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109篇
各国政治   116篇
工人农民   52篇
世界政治   25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8篇
法律   1290篇
中国共产党   3295篇
中国政治   3882篇
政治理论   2048篇
综合类   2480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476篇
  2022年   315篇
  2021年   401篇
  2020年   437篇
  2019年   343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225篇
  2016年   299篇
  2015年   401篇
  2014年   909篇
  2013年   822篇
  2012年   1041篇
  2011年   1091篇
  2010年   924篇
  2009年   904篇
  2008年   944篇
  2007年   692篇
  2006年   599篇
  2005年   575篇
  2004年   521篇
  2003年   356篇
  2002年   393篇
  2001年   262篇
  2000年   248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耳朵经济"的悄然崛起有其内在的逻辑起点,即音频传播场景与伴随性消费的有机交融。5G和AI技术条件下"耳朵经济"要实现规模的扩展,需遵循音频传播新场景与产业链有效对接的演进逻辑,并选择跳出"媒介"框架,构筑完整产业价值链的进阶路径。  相似文献   
23.
人的理论,既是哲学问题,又是管理问题。对人性的科学认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主要依据。通过对马克思主义、非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的哲学考察,分析企业人本管理的基本要点、基本趋势和实践模式,提出实施人本管理应从民主管理、职工持股、非理性管理、情绪智商管理、建立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入手。  相似文献   
24.
生命是万物存在的核心机制,人类世界永恒的话题。毕淑敏,一个人生经历坎坷、情感体会丰富的当代女性作家。年轻时候的西藏高原部队生活,二十多年的医生生涯,以及肩负父母的殷切希望和自身对文学的浓厚兴趣,促使她提笔创作小说。“医生的生涯给了我的写作以巨大的影响,我今后大概还会写许多以生命为背景的小说——(《将心比心》)毕淑敏的特殊人生  相似文献   
25.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刻实践,面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和总结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实践经验,得出的科学结论.从哲学上深入考察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内涵和现实意义,对于我们准确把握其所蕴含的历史和时代价值,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6.
罗蒂通过对古典实用主义及欧美传统哲学的批判与反思,建立起反基础主义的知识认识论;通过对科学主义、科学划界标准的批判,力图消解科学在文化中的核心地位,进而阐述了科学文化向人文文化回归的科学观;通过对传统的镜式符合真理论的批判,提出了无镜的实用主义真理观。这种集批判性与建设性于一体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学说是我们必须加以分析和领会的。  相似文献   
27.
哲学视角下的和谐及其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义明 《理论导刊》2006,(10):37-38
和谐不是相等、等同,而是有差异性的不同事物之间的共处。和谐不是简单的调和或妥协。和谐是过程,不是结果。怎样才算和谐社会的问题,实际上是什么事物之间的什么样的关联或者关系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有利的问题。和谐社会是紧紧围绕并以人的主动性需求,按照事物的本质规律来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的关联的认识和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28.
赵明 《现代法学》2003,25(3):27-34
李步云既是当代中国颇有成就的法理学家和宪法学家 ,又是“新时期”最早“自觉”到“法哲学”的法学家。他是从当代中国法理学和宪法学的“局限性”意识出发 ,而提出其法哲学主张的 ,其法哲学体系是围绕法的唯物论与认识论、法的辩证法与发展观而构筑并加以逻辑展开的 ,是对法理学问题的既深入又超出。为中国法理学研究提供基础、方向和标准 ,是李步云法哲学研究的根本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29.
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理论,是对唯对史观理论的新发展。为此,笔者从哲学角度反思“三个代表”理论对唯物史观理论的新创新。  相似文献   
30.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人,找到了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发展路径,创造了实事求是地对待理论和实践的方法论原则。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人,在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础上又强调解放思想,把解放被教条主义束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同解放被“左”倾思想禁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结合于一起。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人,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开拓出二十一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