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68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76篇
各国政治   90篇
工人农民   36篇
世界政治   17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2篇
法律   863篇
中国共产党   2401篇
中国政治   2972篇
政治理论   1334篇
综合类   1637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76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87篇
  2015年   267篇
  2014年   621篇
  2013年   571篇
  2012年   776篇
  2011年   810篇
  2010年   685篇
  2009年   685篇
  2008年   831篇
  2007年   607篇
  2006年   491篇
  2005年   532篇
  2004年   452篇
  2003年   307篇
  2002年   364篇
  2001年   231篇
  2000年   220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31.
运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预警指标体系及其预警方法来对我国西部十一个民族省份(陕西除外)的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现实预警分析,其结论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中政治高度稳定的省份是内蒙古、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中政治相对稳定的省份是甘肃省、云南省、重庆市民族地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中政治相对动荡的省份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四川省、青海省、贵州省民族地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中政治高度动荡的省份是新疆维吾尔族、西藏藏族自治区。  相似文献   
832.
贝克1986年出版的《风险社会》立足于一种经验性的社会理论,指出西方现代化进程正在消解初次现代化的工业社会规划,一种新的现代性正在形成。这就是自反性的现代性,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形态是风险社会。在风险社会中,风险生产的逻辑取代财富生产的逻辑开始占据统治地位,它以个体化为核心重塑社会的内在结构与人们基本生活行为如家庭模式和职业体系的确定性,从而动摇了科学与进步的信念,并改变了政治的概念、地位和媒介。10年之后,高清海先生的论文《“类哲学”引论——人与哲学的未来》发表,标志着其类哲学思想体系的正式出场。类哲学从人的双重生命的观点出发,指出现代社会正在从个人本位走向类本位,哲学也正在从个人体验性哲学走向具有更广阔视野的类哲学,人们应该从理解人的类本性及其发展出发来认识和解决现代社会发展中所出现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而论,前者侧重于经验性,后者侧重于哲学性,二者结合起来考虑,可能会对解决各种全球性的社会问题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833.
王洁 《理论月刊》2023,(5):40-47
元宇宙作为前沿技术的集成阵地,受到了行业热捧,引发了学术热议,在打开关于未来世界巨大想象空间的同时,也拓展出技术哲学思考的新领域。以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为指导对元宇宙进行考察,首先要在“自然—人—社会”的三维结构中厘清其自然属性、个体属性和社会属性;其次,要在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以及人与社会的三重关系中剖析其作为互化新空间与异化新领域、同一桥梁与斗争舞台以及互嵌契机与脱嵌危机的辩证本性;最后,要在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人与自身虚实共同体以及人与社会价值共同体的三维引导中防范异化可能、化解斗争风险并消除脱嵌危机。  相似文献   
834.
杨玉城  张振 《理论月刊》2023,(11):36-45
国家制度安全既需要积极实践与充分行动,更需要哲学层面的追问与反思。在国家制度安全的哲学可能中,揭示制度元问题的制度哲学能为探究国家制度安全提供系统科学的认识论基础。在制度哲学视域下,依据制度的本质属性,稳定与变化、部分与整体、秩序与自由、开放与目的、结构与功能、主观与客观的辩证统一,构成了国家制度安全的本体论内容。在认识论引导与本体论规定下,应从价值、主体、本体、过程、环境等维度建构维护国家制度安全的方法论框架,从而推动实现国家制度安全能力的涌现。  相似文献   
835.
王前  唐跃洺 《探索与争鸣》2023,(11):49-57+193
新型人类增强技术的现实应用和可能前景引发了诸多学者关于“超人类”的讨论。从机体哲学视角看,人类本质上是生命机体、人工机体、社会机体和精神机体的耦合。人类增强技术作为改造人类自身机能的技术,如果能够带来各类机体的协调发展,将使人类发展进入更高级阶段但不会催生出“超人类”;如果人类增强技术的应用破坏了各类机体的和谐关系,就会带来人类生存方式的异化,这种意义上的“超人类”对人类社会是不利的。富勒等乐观派提出的理由和悲观派对“超人类”的忧虑都存在忽视各类机体之间有机联系的倾向,前者孤立看待人类增强技术带来的益处,而后者夸大了人类增强技术带来的风险。运用机体哲学的原则和方法评价“超人类”的相关思潮,有益于新型人类增强技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3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六个坚持”,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新时代所需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理论。坚持人民至上,深刻揭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运用人类思维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人民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坚持自信自立,深化关于意识及其作用的理论,丰富关于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坚持守正创新,为党的思想路线增添新内涵,完整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精髓,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坚持问题导向,明确理论创新的起点和动力源、理论的根本任务是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把握问题演进的历史趋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坚持系统观念,形成全面深化改革正确思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科学思维能力体系,丰富和发展马了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坚持胸怀天下,深刻揭示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华民族大同世界理想高度契合,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  相似文献   
837.
目前,大数据已深度融入人类社会并带来深刻影响,其对司法领域也造成强烈冲击。司法实践中,大数据被警察广泛用于预防犯罪和打击犯罪。然而,警察在运用大数据过程中常面临一些异化风险,主要表现在大数据分析结果、过程、类本质和人与人关系上。马克思一百多年前提出的异化理论在面对大数据这一新事物时依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运用该理论剖析大数据警务时,依旧能为我们解决大数据警务面临的异化风险提供理论指导。为最大限度避免大数据警务发生异化,可从客观公正对待大数据分析结果,消解潜在偏见、规范大数据执法参与,强化隐私保护、增强警察主体性,理性对待大数据功效以及完善大数据警务人文关怀,优化人与人之间关系四个方面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838.
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理论为当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充分的理论资源。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在长期发展中,经历了农耕时代的高度一体、工业时代的二元分离,再到信息时代的双向互动三个阶段。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的演变,对于新时代处理政党、政府与社会三者的关系,解决国家与社会二元对立的现实问题,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39.
全球化时代是各民族国家普遍交往的时代,不同民族国家间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织性存在。文化全球化与文化本土化、民族国家主体与人类主体等不同立场和主张的矛盾与碰撞,交织演化为愈演愈烈的文化认同危机,已然成为人们必须面对并破解的时代课题。马克思主义人学、公共哲学、价值哲学等部门哲学的开拓性发展,为理解和把握文化认同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视角、坐标参照、研究范式和话语基础。从人学维度看,文化认同着重关注主体身份以及主体实践,突出了现实的活动的人的核心地位。从公共哲学维度看,文化认同体现了个体与社会的公共性问题,即与社会成员生存体验密切相关的公共精神的形成。从价值哲学维度看,文化认同彰显着主体对自身文化的价值立场和价值倾向,文化认同的核心是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84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的创立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是固本清源与开拓创新的辩证统一,其哲学方法论原则具有丰富的哲学智慧,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维,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真正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方法论,才能科学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把握“六个坚持”的价值内涵。本文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哲学方法论的内容、理论创新、价值导向三个维度切入,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中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从而深刻把握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原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