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00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32篇
工人农民   49篇
世界政治   18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8篇
法律   4725篇
中国共产党   430篇
中国政治   1235篇
政治理论   319篇
综合类   1642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65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215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156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295篇
  2014年   576篇
  2013年   548篇
  2012年   626篇
  2011年   637篇
  2010年   619篇
  2009年   675篇
  2008年   695篇
  2007年   515篇
  2006年   404篇
  2005年   371篇
  2004年   374篇
  2003年   376篇
  2002年   243篇
  2001年   204篇
  2000年   190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数字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的进步给广播组织权益的保护带来了诸多问题,我国《著作权法》对广播组织权的请求权基础规定不够完备,使得广播组织在网络环境下的授权和维权面临着授权依据不明、维权力不从心的尴尬局面.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正在致力于制定新的国际条约以加强广播组织权的保护,我国在《著作权法》修订中也应当兼顾国情与国际环境,在平衡权利人与社会公众利益的基础上扩大已有请求权基础范围、增加新的请求权基础并设定相应的限制,以期在保证社会公众合理使用的前提下完善广播组织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2.
李辉 《法学论坛》2016,(1):71-78
对于权利人依其单方意思表示即可使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动的一类民事权利,民事实体法学在理论上将其统称为形成权,而以形成权为基础提起的诉讼并非当然是形成之诉这么简单.事实上,在这一集合概念之下的各子权利,根据民事实体法对其行使方式的不同规定,以其为基础提起的形成权诉讼与形成之诉的关系也呈现出不同的样态,或为包含与被包含、或完全两立、或相互交叉.形成权诉讼与形成之诉在诉的类型、判决形式及判决效力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3.
版权     
著作权法修改草案第二稿公布7月6日,国家版权局公布《著作权法》(修改草案第二稿),从7月6日起至7月31日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与3月31日公布的《著作权法》(修改草案)相比,第二稿对于此前争议较大的录音制作的法定许可、集体管理组织延伸管理、"孤儿作品"授权机制等问题给予了积极回应,并参考《视听表演北京条约》进一步明确表演者权的相关规定。《著作权法》(修改草案)3月31日公布后,第四十六条关于录音制品的法定许可条款在音乐界引发强烈反应:"录音制品首次出版3个  相似文献   
204.
作为一项内生型制度,单位证明制度虽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但却被多种理由反对,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们对该制度法理基础的认识存在偏误.单位不得作为证人的原因主要在于功利而非逻辑,由此产生的制度间隙在大陆法系主要是通过嘱托调查制度来填补的.该制度所实现的功能与我国的单位证明制度类似,故而可以作为我国重塑单位证明制度的模板.因此,单位证明制度的法理基础应转换为言辞原则的变通、自由证明、证据自由以及当事人证明权的保障.重构单位证明制度首先应当将单位证明定位为简易、特殊的证据方法,然后从受托单位的要求及其应答义务、调查的客体、调查的程序以及诉讼费用等几个方面进行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205.
大数据是把"双刃剑",它能够促进经济变革、造福社会,但如果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将会损害社会利益和公众利益。大数据时代对隐私权和信息权的保护带来了新的冲击。大数据时代下,对于侵犯隐私权和信息权的行为,可补充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在特定情形下,也可适用惩罚性赔偿。  相似文献   
206.
绝对权与相对权是一项具有理论积淀的学理概念,也是一项具有制度价值的法命题。随着社会的变迁,民法理念的转变,民事权利的不可侵性已宛然成为时代的主题。但是,绝对权与相对权的趋同被过度夸大,两者之间的“中间现象”只是一种例外形态下的制度补充。在社会转型和权利进发的时代,绝对权与相对权的常规形态,应当从“物债二元定势”转向“多元权利体系”,从“菜刀式”的定性判断转向“阶梯式”的定量分析。我国未来的民法典应当以“尊重+诚信”作为基本行为导向。  相似文献   
207.
李红霞 《政法学刊》2013,30(4):96-99
我国刑事诉讼中的测谎权是一种权力,单向配置给追诉机关.这一配置格局既忽视了测谎技术在刑事诉讼中的保护无辜功能,违背了刑事诉讼中控辩平等的基本原则,削弱了辩方的举证权和辩护权,也不能满足被追诉人单方主动提出测谎的现实需求.因此,我国刑事诉讼中的测谎权应当重新配置,赋予被追诉人有条件的独立测谎申请权,坚持测谎申请权与测谎决定权的结合.  相似文献   
208.
毋庸置疑,权力永远是一把双刃剑。而能否用好权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领导干部是不是理性看待权力。这里讲的理性,应该是真正懂得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共产党人手中的权力意味着对党和国家担负的责任,意味着对人民群众应尽的义务。“官”只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权”只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9.
刘欢 《法制与社会》2013,(24):69-70
消费者反悔权不仅赋予了消费者"毁约"的权利,也赋予了消费者对经营者不当经营行为的"惩罚权",是围剿虚假广告的利器。从实践来看,很多电商已经制定了类似的制度,如亚马逊的30天无理由退换货制度,淘宝的7天无理由退换货服务,当当7天退货15天换货制度等。通过比较,三家电商的"无理由退换货"政策在适用范围及商品类目不统一、设定的退换货要求过于苛刻、退款时间不统一的问题。  相似文献   
210.
民事证据失权制度是我国新建立的一项重要诉讼制度,然其自实行以来一直广受诟病,所以我们应当积极的面时证据失权制度的困难,通过分析其现状及其意义进行完善,使该制度在适用上实现公正基础上的效率,从而树立司法公信力,实现社会的和谐.本文通过从程序正义的视角来看待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失权制度,浅显的分析了证据失权制度的积极与消极作用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