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96篇
中国共产党   139篇
中国政治   204篇
政治理论   123篇
综合类   14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刘程利  苏海新 《传承》2014,(7):93-95
随着中央对环境保护的逐渐重视,我国环境治理工作总体上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乡村环境具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各地笼统地套用一个治理模式并不能使其得到有效改善。县级政府是具有完整职能体系的最基层行政管理单位,且直接面对我国的乡村治理。因此,提高县级政府乡村环境治理能力是解决乡村环境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32.
对于监督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只要善待之,善用之,则监督与善治必会实现良性互动。前不久的一天,有两条"感谢监督"的新闻不约而同。在上海参加的一个研讨会上,卫生部部长陈竺感谢媒体曝光"问题胶囊"。针对审计署发布15家央企2010年度财务收支等审计结果公告,国资委致谢审计署监督央企,并诚恳地欢迎社会各界一如既往地建言监督。感谢监督反映的是对待监督的态度。这需要治理者的胸襟,若缺乏胸怀气度,是不会从心里感谢监督的。在公共治理身处日益开放的社会环境、面临日益广泛的公民参与的情势下,对待监督仅靠治理者的胸襟是不够的,更需要一种治理思维的转变。  相似文献   
33.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是21世纪中国改革的战略重点之一。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最早获批进行改革实验的地区之一,四川省成都市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已走过了10年历程。改革过程中,成都市逐渐厘清了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原则和内容,以及与其他改革的关系。对成都市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进行理性提炼,有助于深化对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整体认识,发挥实验区试点改革的典型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34.
社会管理最佳状态是善治 应促进公平正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的过程。它既不是某个群体的,也不是某个地区、某个部门的,从国家的角度来讲,它的本质特征就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如果到了这样一种理想状态,那么就能够真正实现社会管理的最终目标,即整个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35.
《党课》2012,(16):47-48
不管是从应然层面还是从实然层面而言,从善政走向善治可以说是各国社会治理的未来趋势。根据一些学者的看法,善治实际上是国家权力向社会和公民的回归过程。并且,治理与善治理论主张“多中心”,强调“从管理到治理”“从善政向善冶”的转向具有非常强烈的“去国家化”或“国家回退”色彩,  相似文献   
36.
通过分析自然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指出环境健康问题的严重性,而在环境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的今天,根据法律规定,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环境责任,根据政府对环境责任的错误认识提出了要狠抓落实环境民主,改进现有政府环境理念,达到环境善治的观点。  相似文献   
37.
我国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实践虽然刚刚起步不久,但是已经在部分地区取得一定成效,尤其以杭州为甚。文章以杭州市综合考评为研究对象,借助善治视角下公民评议地方政府绩效的因素模型,分别从评估前政府与公民的互动程度、公民评议政府绩效的程序化、政府公共服务中的顾客意识、公民参与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组织性四个角度分析其成功经验,构建出提高公民评议有效性的改进思路,从而探索更适合本国国情的经验规律。  相似文献   
38.
重庆市提出的"民生十条",包含了公共管理学、行政学、政治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领域的全新内容。为此,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学辉认为——  相似文献   
39.
彭京宜 《新东方》2014,(6):I0001-I0001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既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原则,也是对善治的一种深刻体认。如果说法治是一种他律机制,那么德治就是一种自律机制,两个方面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就构成了善治。法治的基本格局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法治以公平正义为最高价值追求,立法就是设计正义,执法就是实施正义,司法就是维护正义,守法则是实践正义,上述四个方面就像四根支柱,擎起了公平正义的大厦。法治强调法律为最高权威,法律的核心是规则,规则的要素是权利、义务和责任。因此,法治意味着每个社会成  相似文献   
40.
《公安研究》2011,(9):91-92
高园在《理论导刊》2011年第4期撰文认为,善治就是要实现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使两者都达到最佳状态。对弱势群体进行社会救助,使他们的基本生活得以保证,基本权益得以维护,是善治理念的内在要求。社会救助中政府责任的回归则是善治道路的必然选择,也是考验政府善治能力的标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