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96篇
中国共产党   141篇
中国政治   205篇
政治理论   124篇
综合类   14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51.
领导力是确保领导活动能够持续进行的生命力,是政府不断发展的推进器。随着国家和社会分化的加剧,政府成为独立实体,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互动,才能让政府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从世界全球化以及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善治视阈下政府如何更好的发挥其领导力,成为当前重大社会课题。  相似文献   
652.
公司需要善治、社区需要善治、地区需要善治、政府需要善治,善治实际上是国家权力向社会的回归.但就目前而言,"善治"这一理念,还未真正践行,它需要各层次的理论架构与现实条件,特别是要寻求一种合法性的支撑,便于民众真正意义上的在内心承认与信服,进而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和睦共处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53.
群体性事件频发的根源在于传统社会治理模式与新的社会环境之间的不协调.因而防范与治理群体性事件的良方是创建社会善治模式.即培养公民价值与公共利益至高的价值理念,制定一套共同认可的善治制度规则,推进政府改革,提升善治能力,壮大公民组织,夯实自治能力.  相似文献   
654.
20世纪90年代以来,治理和善治的概念在国际社会逐渐流行起来。正因为社会管理尤为需要治理理念的指导,社会管理尤为契合治理的特征,所以学者们更愿意把以治理理念为指导的社会管理称为社会治理。社会治理是在一个既定的空间范围内由多元行动者运用各自权威对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和社会生活的规范、协调和服务的过程,其目的是满足社会需求,维持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655.
网络是一个虚拟社会,具备社会的一般特征。公共治理是社会治理的有效方式,治理本身并不排斥管理,它超越的是作为唯一的管理。网络是现实的影子,社会转型期,矛盾复杂多发,网民对财富和权力分配问  相似文献   
65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经济发展的背后,权力与利益的非正常"纠结"所造成的危害正日益侵蚀着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果.权力一旦被利益所控制,必然导致权利运行的变异,腐败即权力被"俘获"的结果.权力俘获问题已引起当今许多国家的高度关注.立足于中国国情,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善治政府是解决权力俘获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57.
冷战结束后,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的问题正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它已经不是一种单纯的国际政治理论,而是目前国际政治中一个紧迫的实践问题.它对社会各个领域产生了极大影响,成为各国政府改革的新模式.但这一西方的"舶来品"本身并不完美,要从理论上比较全面而深入地理解这些问题,有必要首先弄清楚治理理论以及治理与统治、治理和善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658.
张兵  王仕军 《传承》2009,(14):34-35
通过发展社区自组织,有助于充分调动和运用社区资源,降低各种组织、动员和管理的成本,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同时发动村民自主参与、自主选择、协商互助,有效地兼顾社区公共需求和个性化需求,因而成为推动农村社区服务发展的新动力和新思维。  相似文献   
659.
近年来,网络问政在中国已渐成趋势,并在政治生活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乃至今年两会上,不少地方把网络问政正式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而温家宝总理的两次在线访谈,更进一步掀起了民众的网络问政热情。一、网络问政不会自动达成善治中国有接近4亿的网民规模,网民的文化水准和参与热  相似文献   
660.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要亮点之一,表明我们党对如何实现社会善治,推进平安中国的建设达到了更加科学理性的认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必须转变观念,培育社会组织,激发社会活力,预防化解矛盾,学习借鉴创新,澄清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